慢性子宫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汇泉寺街济南老街巷旧照29 [复制链接]

1#

汇泉寺街南起大明湖路,北至大明湖南岸,长约米,宽3米。解放前曾是青石板路,早年之南段为二郎庙街,后合二为一。这是条明代前就已经出现的老街。

此街上的二郎神庙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为街巷靠近湖水,易遭水淹,人们建庙祭祀,祈求二郎神保佑。老济南流传的民谣:“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就是指这个地方。

街的北段早年有小路通大明湖,湖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汇泉寺院,院内有汇波泉,街以寺而名。此岛又称“清凉岛”,是过去清理挖掘湖中的淤泥堆积而成。后人栽树成荫,为夏日避暑之地。

该寺院曾于清嘉庆五年由当地盐商茅、张二氏捐资重修过。解放后因岛上种植兰花,改称“兰岛”,相连的小路也断开,成了孤岛。

此街住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街南头路东的田家大院,由街上的三所宅院和大明湖路北的一所宅院共同组成的建筑组群,宅基地很宽广,大院的主人原是位盐商。

这条街上还有济南“三山不见”之一的灰山。

济南老城内有三处地方平地孤石突起,高一米左右,很不显眼;有的在居民院,有的在街头,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山”(另两处是历山顶街的历山和庠门里街的铁牛山)

灰山位于汇泉寺街46号院内,进门后为一南北横向的小前院,往东拐过二门,便是内宅主院,约五米见方,南、北屋各三间。在正房东屋的西南墙角下,凹进去一个用红砖砌成的拱形壁洞。壁洞不大,但见一块表面凹凸不平的灰黑色的岩石,高出地面28厘米,南北向宽74厘米,这就是“灰山”。

院内有两株石榴树,年2月份我去拍照时,还曾为本院主人耿家的朱大娘拍照留念。

之所以叫“灰山”,除了这山颜色发灰黑外,还因为人们总能在这上面扫出些“灰土”,当日扫过,次日又会“生出”来,总也扫不尽似的。同时在有风的天气,从这“山”上吹起的灰土如“冒烟”般袅袅升起,故又称为“煤山”。

唐代《封氏闻见记》有“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称之历山---------”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明王象春《齐音》也有铁牛山的记载,至今也有四百多年。老济南人的传说“三山不见出高官”给予了百姓的美好愿望。

年此街拆除后,扩建明湖公园南区,此灰山淹没于湖水河渠中,在岸边建了个灰山亭。一般游人很少走那儿,就在新建的二郎庙的南边相隔不远。

附照:

汇泉寺老街和本作者的自行车年

汇泉寺街和大明湖南岸一墙之隔,从这个孔洞处,街上的孩子们常钻进来玩。

一墙之隔的汇泉寺街老房子

街上居民在墙边空闲地种了玉米

街巷上的居民在拉呱

老房子的墀头砖石雕刻,寓意着岁岁平安、富贵竹等

汇泉寺街50号田家大院

右边平房是小商铺,居民在打收费电话

街上居民的孩子们

汇泉寺街34号

50号田家大院

52号院落为盐商的田家大院

街北首骑车的孩子

二郎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仅6平方米。拍摄时已改为商业小铺。(右手边骑车的孩子处)

街上的孩子们在玩耍时也闹点小矛盾

街上的公厕

老街中段行人右手处房子即二郎庙,墙上嵌有石碑

檐头刻有荷莲和瑞鸟的砖雕和兰草的石雕

街上居民晾晒被褥

老街北首墙上的洞眼,人们从这儿爬墙进入大明湖以逃票

老街一墙之外即大明湖东面湖

汇泉寺街拆迁(年8月)

被拆除的田家大院。明湖路号

田家大院青瓦花脊,挑檐石上雕刻卷轴花饰,红柱鼓础,门楣宽大

汇泉寺街拆迁(年9月)

拆迁时郊区的农民来拉砖石.9

注:文中照片借由本作者拍摄,未经允许不得翻拍。

.8.4

壹点号文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