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烟雨江南丨留园惊梦人生初见 [复制链接]

1#

涵碧山房荷花台

人生若只如初见

每一个去江南的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粉墙瓦黛,流水人家。第二个能留下深刻记忆的,大抵就是江南的园林了。蒋勋老师说“游园”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园林在部分中国人眼中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将文人内心深处那种纯粹的理想以实物的方式呈现出来,蔚为大观。今天诺哥给大家分享一下烟雨江南的第二站苏州留园如果你去过江南,去过留园,希望能帮你找回游园的记忆。

上回说到从寒山寺出来后,就上车奔赴第二个此行的景点—苏州留园。当然来之前,功课也做了不少。譬如,明万历年间始造,原名东园,后传至清乾隆年间,为吴县人刘恕所得,更名为寒碧庄,又称刘园,及至同治年间,留园为富商盛康所得,更名为留园,沿袭至今。

留园和寒山寺在物理位置上相距并不远,坐车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走留园停车场出来,穿过马路,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向前几十米大概就到了,留园的入口朴素至及,简简单单的白墙上面,一扇狭小的黑色木门,门框的上方写着留园两个字。估计每个第一次到留园的人,第一感觉的大概都是质疑自己是不是找了一个假的旅行社。传说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中国古代四大名园的留园好像有点名不副实。

后来参观完整个留园后,才明白并非是留园是特例,而是整个苏州的园林在最初的建造之时,多数为辞官隐退后回乡所建的私家花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概是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一方天地,闭门谢客,造园休憩,整日间赏花弄草,吟风诵月,用一种逃离世间的魏晋风流来替代内心的孤寂、不得志及郁郁寡欢。以自然入境,寄情山水,过着一种半隐居的生活。所以苏州园林的大多数正门都在极力的淡化那种富丽堂皇、极致奢华的感觉,而选用简洁、简单的,接近普通人家的装饰去修饰它。

据说留园的第一任主人是明万历年间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太仆寺少卿职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战略资源部部长。这个官职始于春秋时期,主要负责车马管理。据说徐泰时曾经参与过明十三陵的定陵的修建,因为为人太直男,最终被人下了黑手,不得不辞官回乡。在回到家乡后,开始修建自家的私人园林,史称“东园”,为留园之前身。明末清初之际,东园日渐荒废。乾隆年间吴县人刘恕购得此园,重新修葺扩建后,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改为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常州人盛康因医治慈禧太后有功,被赏赐钓渔岛等三个小岛。盛家在岛上种植草药,发迹后购得此园,并重新修缮。在其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下,一时间风光无二,成了吴中最著名的私家园林。如今的留园大体的风貌以盛氏所在时的式样为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留园。

从门厅进入第一眼看到得是一个雕花木屏墙,上面镶嵌着一副玉石做的留园全景图,据说是一九八六年时为了纪念苏州古城建城周年,由扬州工匠用块玉片镶嵌而成,上方是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彦龙先生所题写的“吴中名园”四个大字的牌匾。过了屏风就是检票的地方。过了检票口面前是一个小天井,中间左右各摆放着一个绿色的盆景,正对过是一个轿厅,也就是古代大户人家出门坐轿子的地方,墙上面点缀着花鸟四条屏。

天井,又称为天空之井。是汉族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天井。民国美女林徽因曾说过:中国古建筑最生动、殊于世界各国的是木斗拱,若要对各种类型的江南民居作个对比的话,最生动、最令人惊叹的要数天井了。这里的天井一方面是为了采光,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而设计的形制。天井的四个角上面都有排水的地漏,上面有类似于铜钱的纹样。

顺着右侧的走廊往前走,可以看见走廊的左右两边,有几扇花窗和两个小院落,左边的里面写着办公区域,游人免进。就没有进去细看,右边的小院落一面是房子,一面是留园的法帖,旁边有园林常见的蟹眼天井,时间有限,就没有细细去看,走廊的尽头是留园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见证牌匾。

继续向前走,面前又是一个小走廊带两个蟹眼天井。在整个建筑中起到了移步换景的作用。传过走廊就到达了小小的院落。院落中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寓意“金玉满堂”。正对的门厅上面悬挂着留园的牌匾,下方是七条屏字画。旁边的墙壁上多为留园法帖。往左边走廊行去,门楣上有“长留天地间”的刻字,落款是伯温,据说其中还有个小故事,盛康在购得留园后发现这处题词,以为是自己喜欢的刘伯温的题词,认为此园有先贤保护,前面避的战乱,必能子孙后世长留。后据人考究此伯温非彼伯温,极有可能是元朝的参知政事周伯温所写。留园旧时的主人刘恕是喜欢收藏字画、奇石、花草等,偶有所得,故刻于此。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花窗,花纹各不相同。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随着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可以领略到书中常说的“移步换景”之妙。在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平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南面山墙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据说最早时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绿荫轩,据说名字来由是原来的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所以起名叫绿荫轩。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此轩即仿此诗意。这里的空窗颇有意思,是一个空窗套空窗的格局。平日里大抵是古装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圣地,正好去的时候,一位江南美女正在依窗拍照,迅速拿起手机抓拍一张,感受一下江南美女苏州园林。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据说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刻一方,为清代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钱大昕所书。下方花坛有石笋、天竺,小筑即小憩,来此停一会赏景之意。传统文化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会从一些极微小,极有趣的细节上去体现出来,就像美女的一颦一笑,风月各异。

临水而筑,透过漏窗可以看见中间的荷塘,山水直颈怡然自得。从右边的空窗可以看到枫树遮天蔽日,也呼应起了绿荫之意。空窗旁边有留园主人刘恕的十二峰之一——玉女峰,依旧亭亭玉立,窈窕俊秀。也有人称此石为济颠石。从绿荫轩往明瑟楼方向走,回望前面的花步小筑与古木交柯,形成一个园林设计中门套门的景观,特别漂亮。明瑟楼在绿荫轩的西侧,名字源于郦道元《水经注》中的“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清枫庇荫,清雅明净,观山水荷塘,美不胜收。明瑟楼近水而筑,分上下二层,它的一层方室在对岸看来犹如画舫的前舱,又称“恰杭”,其意取自唐代杜甫的“野航恰受两三人”,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书“一梯云”三字,取郑谷诗云:“上楼僧塔一梯云”之意。登楼看雨,倚栏临风,携三五好友,小酌怡情,何不快哉。

继续向前就是留园的最重要建筑之一涵碧山房。取宋代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意。明瑟楼与涵碧山房互为依靠,闲时看碧池青山,古木参天,荷花错落,自有一番风味在心头。从明瑟楼到涵碧山房的小径上,独有的石子路上面有花街铺地的设计,有仙鹤、荷花和金鱼、凤凰等图案,与旁边的水池中的山林倒影一一呼应,赏心悦目。涵碧山房的门非常有特色,坐在前面的石阶上去拍几张民国淑女风的照片,绝绝子了~

涵碧山房南北均为木棱花落地门窗,东西两侧则为山墙。正厅中摆着一张红木圆桌和青花瓷凳,两边是其它的红木搭配大理石的桌椅。山墙上面悬挂有名人字画。厅南为一庭院,花木扶疏,边上为粉墙藤蔓,中央是堆砌湖石的牡丹花坛,景中有景。与庭前露台观荷处遥相呼应,虽由人作,宛若天成。涵碧山房前的露台为整个留园的观荷最好的地方。去的这几天正值花开半夏,天光正好。荷花袅袅,与荷叶互相映衬,与整体的山水盛境融为一体,如画精致。

在涵碧山房的西边,有是传说中的爬山廊,它的顶部是闻木樨香轩,据说是整个留园观景最佳的地方。时间原因,诺哥没有走廊上行走,从下面的黄石假山前面的黄石假山中间的小径,间杂着太湖石、竹林。小径蜿蜒曲折,也是以花街铺地的形式铺就。上面有葫芦、鹿、鹤等吉祥图样。中间以小桥流水来构建成传说中的蓬莱三岛,还有奇峰断霞峰,余岁的银杏古木。移步换景,看园中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将中国园林山水与文人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就会明白古人所谓的“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来到留园之后,才发现时间真的不够用。尤其是跟团的时候,大抵会很快沦落到成为时间之流,没空去细细品读。建议以后大家去玩的时候最好还是自己去自驾游,可以慢慢品味个中滋味。沿着小径向前走去,山石兀立,洞壑隐现。便来到可亭,取自唐白居易文“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内有一小型的六角形石桌,据说是江南名石灵璧石制作而成,击之有金石之声。灵璧石又称美人石,产自安徽灵璧县,虞姬的故乡。没有找见游玩攻略里面提到的两个对联。不过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下吧,一联为“园古逢秋好;亭小得山多。”,一联为“园林甲天下,看吴下游人,载酒携琴,日涉总成彭泽趣;萧洒满江南,自济南到此,疏泉叠石,风光合读涪翁诗。”从对联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留园主人高雅的闲居生活,疏泉叠石,载酒携琴,乐而忘忧。

继续向前走,来到了远翠阁,远翠阁为二层建筑,二层叫远翠阁,一层是自在处。取方干诗意““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自在处”则源于陆游的“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远翠阁的前面有一青石做的方形花坛,四个角有卷轴样的造型,中间有犀牛望月、天马星空等图样古朴自然,据说是明朝流传下来的物件。一楼自在处的侧窗是一个拍照取景的好去处。站在此处望园中荷塘假山,窗外绿树峰石。古人所谓的微风徐来,水波不兴诚不欺我。

五峰仙馆石林小院草草的看了一下,就直奔留园的三大奇峰之一冠云峰所在地而去,揖峰轩为石林小院的主体建筑,取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并取“石痴”米芾揖峰拜石之典故而颜其书斋曰“揖峰轩”,原为园主读书、作画、抚琴、弈棋之所。

冠云峰为留园三绝之一,原来与瑞云峰、岫云峰被誉为“留园三峰”。取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的“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王求仙处’。”瑞云峰,后被挪至江南织造府行宫中,目前留园只剩下两峰。岫云峰取峰峦入云,乱云出岫之意。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云峰亦以此得名。

《姑苏采风类记》中这样描述太湖石,“或缜润如圭瓒,廉刿如剑戟,矗如峰峦,列如屏障。或滑如脂,或黝如漆。或如人、如兽、如禽鸟。”坐在亭内,欣赏奇石,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宋徽宗“花石纲”时期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冠云峰一峰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体现的淋漓尽致,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巧趣天成,蕴千年之神秀,得山水之真谛。冠云峰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等,盛氏时曾有“云满峰头月满天楼”之说。冠云楼现在好像成为茶室对外经营。

依山建廊,因水筑轩,因时而景,继而醉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绿荫与奇石浑然一体,犹入深山幽谷,意境悠远。观鱼和垂钓是另外一种情调,相忘于江湖不仅是一种传说,让人千百年来向往不止,更是这里的常态。遍布各处的法书名帖,让整个留园书香满溢,竹影摇曳。像是穿越时空,走进了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真中有假,虚中有实,妙趣横生。

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谈到了自己的园林生活。可见江南园林有着共通的地方。黑白分明的粉墙黛瓦,格调高雅的花式露窗,敦厚宁静的宅门,花木扶苏的庭院,秀气明静的天井,宽阔惬意的露台……可以让你从繁杂的尘事中迅速跳出来,进入一个宁静而幽然的世界。而留园的美不仅如此,他透露出一种从历史的痕迹中,从时光的佳酿里流淌出来的自然。可以在一个地方静静的发呆,看那些浑然天成的诗意在身边弥漫,感受那些林木花谢中映射出来的游园,独具韵味。这种风雅是源自江南一派骨子里的,细品来仿佛吴侬软语,清甜醉人。

北宋画家郭熙说过:山水风景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四等,只有达到『可游』和『可居』的境界,才能称为『妙品』。在诺哥看来,留园就是其中的妙品,到处都像是漾着一把绿意,尽数氤氲在一片水色当中。不二亭、可亭、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巧夺天工而又自然天成。随便一处,便可以坐上一天,再来一杯西湖龙井,就更是锦上添花了。随着呼吸的一放一收,一吸一沉,苍老的古宅、墨色的门楣,在苍翠中定格成一副绝美的图画,其中有亭台花谢,曲径通幽。有花木繁重,山水萦绕。让人意犹未尽,妙趣十足。

建筑学家童隽说:“所谓园林,应该称之为“園”。“口”是围墙;“土”是亭台楼阁;居中的“口”是池塘;剩下的笔画,如石如树,如声如色,如烟如火。一座园林,应该有历史、有人家、有生活。”留园,就是一个从宋代穿越而来的江南姑娘,一路走来留下款款花香。春有流水,夏有清荷,秋有桂香,冬来雪藏。日子在这里变的精致而又珍贵,雾气弥漫中的留园是一场姑苏城与时空的对话,风雅至极,一时无两。

花溪水畔,奇石峰前。或品茗论道,或填曲唱和。清净淡美,清净淡美,一石清供,千秋如对。留园的主人刘恕,想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爱书如痴,爱石如痴。“其小者或如圭,或如璧,或如风荃之垂英,或如霜蕉之败叶,分列于窗前砌畔、墙根坡角,则峰不孤立,而石乃为林矣”走过一段南北向的曲折长廊里,漏窗、月洞门外,山山水水时隐时现、似断非断。景中有廊,廊外有景。雨后静观,风前闲看,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风韵各异,是为吴中名园是也。

明袁宏道《园亭记略》中这样记载它,“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小小庭院,步步皆景。可以品味到“墙外春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也可以登山穿廊,看碧波盈盈,风雅自成。千百年来,留园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天地山水,不在园中,胜似园中。一草一木,一亭一榭,在历代主人的精心雕琢中,直入佳境。或与友携游,美美与共,或家人欢聚,同享天伦。

穿过这狭小的门,

走过悠长悠长的回廊,

进入这诗意的庭院,

看绿荫深处,青石坛前。

斜竹清浅,花窗影乱。

山石嶙峋,蓼汀花漵

穿花度柳,抚石依泉。

人生几何,若只如初见

且看它留园惊鸿,

红粉绿翠,流水潺潺。

留园的游览始终是带有遗憾的,时间不充裕,导致真正走的路线可能连一半都不到,不过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那种从江南风雅的文字中带出来的园林风情,还是值得细细琢磨的。也许所谓的残缺是给你下次来与它重续前缘的机会,留园值得细品,可结合陈从周的《说园》来慢慢品读。下一期烟雨江南之一抹清浅的油纸伞,诺哥带领大家一起去品读乌镇风情,雨中西湖,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次再见,seeyounext.....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诺哥聊艺术文章中部分照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