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人消暑很低碳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今晚报」

烈日炎炎,热不可耐,现代人想尽各种方法消暑纳凉。古时候虽然没有空调、电扇,但古人发挥奇思妙想,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低碳环保。

用冰祛暑。《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早在商朝就有富贵人家藏冰于窖,待第二年夏天取出来使用。我国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在唐代开始出现“冰商”,冬天藏冰,夏天拿出来卖。明清两代更是几成定制,明代有“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记载。

唐代还有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凉屋”,在当时称得上“高科技”了。它傍水而建,采用冷水循环的办法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利用动力将水送至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

民间还用瓷枕来纳凉。瓷枕多呈方形,有孔隙,用来散热散潮,枕面有一层青白的釉,夏天枕上去冰冰凉凉的。古人有诗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吃冷饮避暑。杜甫有诗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唐摭言》中也有“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的记载。宋代时甚至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到了元代,精明的商人在加工冷饮时掺入蜜糖和珍珠粉,使冷饮不但拥有了较好口味,而且冠上了美容功能。《马可波罗游记》中称之为“冰奶”,这种冷饮与现在的冰淇淋相比并不逊色。

文人雅士避暑有情调。元代释英选择去山林避暑。纳凉与游玩一举两得,既经济实惠,又环保低碳。他在《山中景》里写道:“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闹市里烈日高悬,而山中却清凉怡人。这老先生真可爱,自己在深山里凉爽也就罢了,还不忘对城里人“幸灾乐祸”一番。

有的人则躲进“书荫”中避暑。宋代叶梦得撰写的《避暑录话》,就对“读书消暑”作了详细梳理。书自序中说,绍兴五年,因酷热难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择泉石深旷、竹松幽茂处避暑,与其二子及门生“泛话古今杂事,耳目所接,论说平生出处,及道老交亲戚之言,以为欢笑”。该书还介绍,王安石吃了早餐后就带着书骑着毛驴去山林读书,困了就地睡觉,常常是太阳快落山时才回家。

在这炎炎夏季,我们不妨也学一下古人,到大自然里去寻找一种天然的清凉;或品一壶清香四逸的茶,读几首意境隽永的诗,低碳消暑,不亦美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