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1月6日,记者走近避暑泉,感受清代文人笔下的“清凉界”。避暑泉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街道袁洪峪南岭山坳间(袁洪峪度假村内),海拔.2米。因此处山峦萦回,树木葱茏,一池泉水清碧绝尘,清风凉气袭人,乃盛夏避暑之宝地也,故得泉名。此处曾产木鱼石,水质甘美,pH酸碱度为8.5,属优质弱碱水,是泡茶的上品水。
避暑泉历史悠久,现名列济南新七十二泉。清郝植恭在《七十二名泉记》云:“曰避暑,清凉界也。”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清道光《济南府志》均有载。山东兰竹画院院长娄本鹤咏诗赞曰:“山深林茂水淙淙,树接荫连翠色浓。泉气清凉无夏日,人来三伏似秋冬。
泉依山崖涌流,常年不竭,泉水流经水道和竹亭下的假山石,顺势下流到长15米、宽8米的一泓碧池中。泉池水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分外秀美。盛水期日涌水量可达上千立方米,水盛时漫溢,沿山谷注入齐城峪的茶臼河。泉周山清水秀,绿树掩映。核桃树、柿子树、山楂树、梨树、杏树,覆盖了整个山梁。春季繁花似锦,蝶飞蜂舞,花香四溢;夏季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秋季山楂红透,柿子金黄,丹栌似火,一派丰收景象;冬季落叶飘零,白雪皑皑,山峦沉静,又是一番意境。现今避暑泉周边已建成“避暑泉生态园”,打造了三层叠水瀑布,同时建造了亭子和游廊,让前来赏泉的游客可以更好地静下心来,体验避暑清凉的意境。
深秋时节,避暑泉畔树叶变色,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呈现迷人的秋色美景。
(济南日报记者吕传泉张铭)
编辑: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