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涌泉竹林风景区,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涌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竹林是北方最有名的竹林,定位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大片的竹林因泉而生,而涌泉侧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之中。长满青苔的小路,在泉的滋润下,即便是在酷热的夏天依然格外清凉。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有涌泉、涌泉庵、竹林、青龙山、青龙潭及涌泉瀑布、送衣庵等景点。
景区内有济南七十二明泉之一的涌泉而得名。虽然景区外面的大门很像单位大门,确实,这里面真的有森林消防大队这样的单位。毕竟这么好的地方,门票才10元……自然景观,温度比市区低3-5度,天然小瀑布。这么好的地方,门票只要10元。
进入景区最先看到的就是有毛主席画像的石碑,这个描绘的是毛主席去安源。左手边最先看到的是“圣龙栖”,清凉的山泉从龙口中流出,感觉身边的温度瞬间就下降了,进入景区的石阶,两边绿树成荫,沿着石阶上行,依稀听到流水的声音,真是风景如画,却不见一个行人。更显得整个园子清幽肃静。只见东边的停车场已是杂草丛生,看得出平日外来游人稀少。
沿着石阶下行,便能看到沁人心脾的小瀑布了,走到中间的时候,还看到了石头上的时刻佛像,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遭到破坏,但还能看出当时对佛像工艺的考究。山石因山泉水的冲刷布满了绿色的苔藓,泉水清澈,绿树环绕,走到瀑布的下面,这交织在一起的景象。清澈的泉水里是茂盛的水草,还能隐约的看到小鱼在游动。
青龙山上松柏满山,妩媚秀丽,山脚便是列入泉城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涌泉,泉水从方池雕刻的龙头中喷涌而出,汇集了“细水长流”、“锦上添花”、“悬崖瀑布”三股泉水,依山势三迭而下。涌泉周围分布着江北最大的一片淡竹林,泉水从竹丛根隙流过,形成淙淙小溪,纤竹映水,相映成趣。
泉水之旺,四季不涸,当聚成满池碧波后,水则从池内流出。古老的石桥静静地伫立,任涌泉喷涌而出的股股泉水从身上飞泄直下。涌泉周围分布着一片淡竹林,纤竹映水,相映成趣。潭深水秀,潭旁有绿竹青松谡谡,紫藤横亘缠绕,犹似仙境。在泉水的滋润下,山石与小路上爬满了嫩绿的青苔,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依然格外清凉。古藤得泉水滋养,生机盎然。
沿着原路返回到上面,会看到一块石碑,写着“建造涌泉桥记”,在这块石碑的坐下角还刻着当时建造这座桥的庵中的僧人的姓名。这座石碑为明代万历六年立。过了石桥向右前行,便能看到涌泉池了,因为介绍经典的石碑有人恶意破坏,有的字已经不好辨认了,上面写的内容大概为:庵东侧有一涌泉,为济南七十二明泉之一,泉水清湛甘冽,泉水自龙口流入池内,在通过池子的方口留下,经过涌泉桥,由三股水汇合而成,在此游览令人心旷神怡。石碑标注,涌泉池为民国十九年六月修建。也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涌泉周围分布着江北最大的一片淡竹林,泉水从竹丛根隙流过,形成淙淙小溪,纤竹映水,相映成趣。每当风起,竹林婆娑起舞,黄昏时分,千万只喜鹊云集竹林,叫声直达九天,景象壮观。青龙潭位于永泉南侧,潭深水秀,潭旁边青松挺立,紫藤横亘缠绕。园内绿树环绕,飞瀑如练,茂密的竹林将阳光遮了个满满,投下一大片阴凉。
古老的石桥静静地伫立,任涌泉喷涌而出的股股清泉从身下飞泄而下。古藤得泉水滋养生机盎然,青龙潭深不可测。幽林、怪石、飞瀑,犹如一幅水墨画。从涌泉飞泄而下的泉水最后汇聚到涌泉书院的荷塘,那里将是另一番景象。股泉依山势三迭而下,在此形成悬崖瀑布。飘飘洒洒的飞流,溅珠飞玉,击于磬石上,铮铮作响。泉水从山腰岩溶裂缝中渗出,汇而成溪,通过暗渠从石雕龙口吐入。
再往前走,便是一座塔,名为”送衣塔“。位于神通寺与涌泉庵之间。据记载,明朝时期,一位官员因年事已高,且又不肯与当权者合流,遂愤然出家,在神通寺挂单做了和尚,其女为了照顾老父,也毅然随父剃度,在神通寺相邻的“涌泉庵”出家做了尼姑,并一边修行,一边照顾老父。因囿于时尚的限制,孝女给老父拆洗的衣物不能亲自送到寺庙里边,只好在寺庵交界处修造了一座石塔,定期把拆洗或缝补好的衣物寄存在塔内,由老父的弟子们取走。同样,如老父有脏或破了的衣物,也送至塔内,由孝女取走去浆洗缝补,直至老父圆寂归天。此后,该孝女仍长期定居于涌泉庵,并成为一代主持,她就是法号为“明喜”的庵主。
四门塔,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我记得历史课本上有记载并且有照片,与赵州桥同属隋代石质建筑之典范。龙虎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位于白虎山西麓神通寺“祖师林”的南面,与四门塔隔谷相望。千佛崖,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唐代,历时60余年,是山东省内的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主要遗存,保存的还比较完好,没有经受大的破坏。
炎炎夏日,到竹林寻一份清凉,棒一手泉水下肚,就是景区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