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祛带汤(白仲英方)
(组成)茯苓10g,白术10g,萆薢10g,石韦10g,柴胡6g,枳实6g,香附6g,椿根皮10g,海螵蛸10g。
(功效主治)白带色白质稀薄,属脾虚湿盛者。
(方解)脾胃同居中洲,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温燥,胃主柔润,今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清阳不升,水液下注则成带,且量多色白,如涕如唾,无臭气,伴面*肌瘦、下肢浮肿等症,舌淡苔白,脉缓弱,故用上方健脾利湿,调气祛带。方中以苓术健脾为君,萆薢、椿根皮分利湿浊为臣,柴、枳、香附疏肝调气为佐,海螵蛸固精止带为使,俾脾气健运则水湿自化,带下亦止。
(方源)《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第四辑)》
*带——清热固带汤(白仲英方)
(组成)贯众30g,茅术10g,*柏6g,生地*10g,白芍10g,苦参10g,槐米10g,枳壳6g,椿根皮10g。
阴痒外洗方:功能解*杀虫止痒。蛇床子18g,藜芦18g,贯众30g,苦参18g。
(功效主治)*带属湿热者。
(方解)河间先生被后人称为主火派,他认为六气皆可化火、生热,不仅认为“积湿成热”,而且还认为“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今湿热交蒸,伤损任带二脉,以致秽浊下流,带下色*、气臭,阴痒,头痛口苦,舌红苔*,小便短赤,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方中重用贯众及二妙,苦(参)、槐(米)清热利湿,兼以解*;生地*、白芍、地榆清热凉血;枳实、椿根皮理气祛带。
(方源)《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第四辑)》
赤白带——滋阴降火汤(白仲英方)
(组成)龟甲18g,生地*18g,知母10g,*柏6g,*芩6g,川*连3g,川楝子10g,生地榆10g,墨旱莲12g。
(功效主治)赤白带属阴虚火亢者。
(方解)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而肝肾又为冲任之本,肝肾病变可影响冲任,今肝郁化火,内耗肾阴,阴虚火亢,冲任二脉损伤。症见带下色赤,头晕面赤,手足心热,腰酸,舌红中剥,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凉血之剂。上方以丹溪大补阴丸滋阴降火,芩、连、柏清三焦之热,川楝子疏肝调气,墨旱莲、生地榆清热凉血,使热清火降,肾阴得滋,带下自止。
(方源)《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第四辑)》
*白赤带——解*清血汤(白仲英方)
(组成)蒲公英18g,生地*18g,土银花12g,苦参12g,槐米18g,败酱草18g,赤芍10g,贯众30g,皂角6g,五倍子4.5g,炙甘草3g。
(功效主治)主治*白赤带,杂下稠而挟臭气者。
(方解)此方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宫颈糜烂,脱方于仙方活命饮。症见带下量多,呈脓性分泌物或挟血丝,其气秽臭,阴痒,小腹疼痛,腰酸痛,阴户内时有抽痛,多因湿浊热*蓄积于下焦,客于胞中与血相搏而发病,宣投清热解*排脓之剂。方中土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消肿排脓;生地*、赤芍清热凉血;贯众、苦参、槐米清利湿热,兼能解*;再加皂角、五倍子消肿解*而敛疮,用甘草一味和中,调和诸药。
(方源)《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第四辑)》
久带——补气固肾汤(白仲英方)
(组成)西潞*参12g,炙*芪10g,龙骨10g,牡蛎10g,冬术10g,枳实10g,炙甘草6g,茯苓10g,陈皮8g,肉桂6g,金樱子10g。
(功效主治)主治久带不止,涓涓如水者。
(方解)此方为久带不止,脾肾虚亏而设。盖肾气不足,脾阳不运,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症见带下如水,腰酸如折,小便颊数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用五味异功补气健脾;肉桂、炙*芪温肾补气;如龙骨、牡蛎、水陆二仙丹固任止带。
(方源)《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第四辑)》
带下——健脾除湿止带方(胡溱魁方)
(组成)*芪、*参、白术、山药、云茯苓各12g,生熟薏苡仁15g,萆薢12g,车前子12g,煅牡蛎30g,海螵蛸15g,芡实12g,鸡冠花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健脾升阳、除湿止带。主治脾虚失运,水湿下陷,带脉不固之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或淡*,质黏不臭,绵绵不断,面色白或萎*,神倦纳少便溏者。
(方解)《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女科经纶》缪仲淳语:“白带多是脾虚……故健脾补气要法也。”方中*芪、*参健脾补气、白术,山药健脾束带,茯苓、薏苡仁健脾助运、利水渗湿,芡实健脾祛湿、固涩止带,萆薢、车前子利水渗湿以止带,牡蛎、海螵蛸、鸡冠花固涩止带。诸药配合,共奏健脾升阳、除湿止带之功。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带下——清热利湿止带方(胡溱魁方)
(组成)*柏、山栀子各10g,椿根皮、萆薢、车前子各12g,薏苡仁15g,贯众炭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止带。主治经行产后胞脉空虚,如因摄生不洁,或因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均可使湿邪乘虚而入,蕴而化热,伤及任带而发为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而臭,胸闷口腻,舌苔*腻,脉濡略数。
(方解)方用*柏、山栀子清热泻火除湿,椿根皮清热燥湿止带,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利水渗湿,贯众炭清热凉血止带。上药合用,使热去湿化,则带下自止。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带下、阴痒——护宫散(崔文彬方)
(组成)明雄*15g,煨儿茶15g,血竭15g,五倍子15g,苦参15g,冰片3g,炉甘石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放于瓶内贮存,用时先用止痒清阴液灌洗阴道,将药面敷在小纱布块或脱脂棉球上,置于阴道内。每4~5日上药1次,每次可在阴道内保留1天,10次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治疗期间禁止房事。
(功效主治)收敛生肌,清热杀虫。用于慢性子宫颈炎、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方解)西医所诊慢性子宫颈炎、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属于祖国医学“赤白带下”“阴痒”等范畴。崔文彬医师认为凡犯此类疾患者,多因湿*所侵,一般在临床上单以内服清热燥湿、解*杀虫之剂,往往收效较慢,尤其是患有宫颈糜烂者,更非一般内服药物所能见效。故设护宫散外用上药,不但提高了疗效,解决了内服药物不及之处,而且节约药源,治疗方法又较为简便,容易使患者接受。本方收敛作用较强,如雄*、血竭、五倍子、儿茶、炉甘石等,既有防腐生肌之功,又有收涩止带的作用,配合苦参、冰片清热燥湿杀虫,药量虽然不多,但能直接作用到病患部位,实有直捣病巢之妙。
点个”在看“并转发,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如需要了解更多秘方内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