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本章共有七个知识点,其中采血方法质量控制、抗凝剂的选择和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为本章重点。音频讲解详细适于各级别考试,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血液的比密(比重)正常参考范围是
A.1.00~1.
B.1.~1.
C.1.~1.
D.1.~1.
E.1.~1.00
解析:D
正常男性约为1.~1.,女性约为1.~1.,相对粘度为4~5;血浆比密约为1.05~1.;血细胞比密约为l..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同时我们想起来尿比密为1.~1.05,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
A.无水乙醇
B.甲醇
C.氯仿
D.甲苯
E.乙二醇
解析:B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蓝(M)与伊红(E)在溶液中离解,可使细胞成分选择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质而着色。
3.下列瑞氏染色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涂片干透后固定再染色
B.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
C.复染时同样先加染液后加缓冲液
D.冲洗时间不宜过久
E.染色过浅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解析:C
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
4.患者,女性,34岁,因缺铁性贫血入院治疗,为观察治疗效果现需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查,做网织红细胞计数,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体积较大,常在血膜尾部和两侧较多
B.复染对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不大,因此可用瑞氏染液进行复染
C.油镜下计数个红细胞中见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报告
D.可用绝对值来报告网织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个/升
E.用乙醇染液时,应待乙醇挥发干后,才能加血液,否则血液易凝固
解析:B
复染使颗粒难以辨别,复染计数结果有减低倾向,故网织红细胞计数以不复染为好。
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为
A.肝素
B.枸橼酸钠
C.EDTA-K
D.草酸铵
E.双草酸盐
解析:A
肝素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
枸橼酸钠对凝血因子Ⅴ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缓慢减低,故常用于凝血项的检查,也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因*性小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之一
EDTA-K对血细胞的影响最小,是全血细胞分析的理想抗凝剂;
草酸铵对红细胞破坏力较强,保持血小板形态完整适用于血小板计数,草酸铵对红细胞破坏力较强,保持血小板形态完整适用于血小板计数。
第章红细胞检查
本章共有知识点10个,常围绕参考值出题,尤其在血液学检验章节,各参考值如MCV、MCH、MCHC、RDW和HCT必须牢记。根据大纲要求,本章以下知识点须掌握:
红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和参考值
血红蛋白的质量控制和参考值
红细胞形态检查参考值
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参考值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ESR检测原理及参考值
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下列哪种物质被公认为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血红蛋白
·B.白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三酰甘油
·E.胆固醇
解析:C
血浆中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尤其是长链状结构的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有显著的桥连作用,易使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慢;大分子蛋白如急性反应蛋白,Ig/TG使血沉加快!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表现为
·A.MCV正常,RDW增高
·B.MCV增大,RDW正常
·C.MCV减少,RDW增高
·D.MCV、RDW均正常
·E.MCV、RDW均增高
解析:A
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引起,其贫血属于正常色素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红细胞体积正常,存在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高色素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巨大,直径相差一倍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现为
·A.MCV正常,RDW增高
·B.MCV增大,RDW正常
·C.MCV减少,RDW增高
·D.MCV、RDW均正常
·E.MCV、RDW均增高
解析: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4.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的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
·A.球形红细胞
·B.裂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泪滴形红细胞
·E.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解析:D
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4:1(正常值.4:1),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样或裂状,因细胞内含有Heinz小体或包涵体,或红细胞膜被粘连而拉长所致,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
5.成人RDW-CV的参考值上限为
·A.10%
·B.0%
·C.15%
·D.45%
·E.30%
解析:C
成人RDW-CV的参考值为11.5%~14.5%。
第3章白细胞检查
本章白细胞检查共有知识点5个,其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为重点,另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两次相交叉时间分别在6~9天、4~5岁,这两个时间点需要记住。
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梅*感染时可引起哪种细胞增多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解析:A
当机体出现急性感染或炎症:如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改变的是
A.空泡变性
B.H-J小体
C.核固缩
D.中*颗粒
E.大小不均
解析:B
H-J小体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及血片。
3.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
A.二叶
B.三叶
C.四叶
D.五叶
E.杆状核
解析:B
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为1:13。
4.血涂片计数个WBC见到5个有核RBC,WBC计数值为10×10/L,则WBC计数的真实值为
A.4×10/L
B.6×10/L
C.8×10/L
D.10×10/L
E.5×10/L
解析:C
白细胞校正数/L=未校正前白细胞数×/(+计数个白细胞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5.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
A.细胞发生吞噬现象
B.细胞衰老
C.细胞分裂
D.细胞融合
E.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
解析:A
当中性粒细胞发生*性变化时,细胞的内部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空泡,提示细胞发生了吞噬现象。
6.以下哪类疾病时不会出现嗜酸细胞减低
A.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某些急性传染病
C.伤寒
D.皮肤病
E.术后
解析:D
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伤寒急性感染,大手术或大面积烧伤时嗜酸细胞可减低。
7.下列结果哪项不符合典型的严重化脓性感染
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
B.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C.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及空泡
D.中性粒细胞出现中*颗粒
E.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解析:E
嗜酸性粒细胞含有较多的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作用是对组胺、抗原抗生复合物、肥大细胞有趋化作性,并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并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多较多出现在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疾病中。
8.卡波环是
A.由脂蛋白变性而来
B.由胞质内残留的RNA变性而来
C.脂肪变性产物
D.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
E.异常溶酶体
解析:A
豪焦小体是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的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卡波环是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出现的环形结构,为核膜残余物、纺锤体残余物、脂蛋白变性物。中性粒细胞空泡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Chediak-Higashi畸形是细胞质内含有的包涵体,为异常溶酶体。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经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蓝色颗粒(RNA),原因为重金属损伤细胞膜,使嗜碱性物质凝集或嗜碱性物质变性。
第4章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本章共有知识点6个,其中以下两点必须掌握: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
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血小板减低,MPV增高,提示
A.骨髓受抑制
B.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
D.血小板分布异常
E.骨髓病变
解析:C
MPV增高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的制造比较活跃,但由于血小板数量减低,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破坏过多造成。
.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
A.地中海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铁粒幼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D.难治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解析:C
铁粒幼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恢复期,红细胞显示双峰,小细胞峰明显左移,波峰在50fl处,大细胞峰在90fl处,基底较宽,为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图形。
3.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A.50~15fl
B.15~00fl
C.36~fl
D.50~00fl
E.~00fl
解析:B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fl范围内分布着两个群体,从50~15fl区域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15~00fl区域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4.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A.血小板聚集
B.红细胞碎片
C.大血小板增多
D.小红细胞干扰
E.小血小板增多
解析:D
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MCV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
5.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抬高增宽有可能的原因是
A.血小板聚集
B.异型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
E.以上多种原因
解析:C
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抬高增宽有可能的原因是原始或幼稚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
6.某患者,女,55岁,因胸闷、乏力就诊。实验室全血细胞检查结果:红细胞3.78×10/L,血红蛋白g/L,白细胞6.×10/L,血小板×10/L,RDW1.5%,MCV85fl,MCH6.5pg,MCHCg/L;红细胞直方图基本不变,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则最有可能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感染
E.再生障碍性贫血
解析:D
该患者红细胞平均值、红细胞直方图和血涂片提示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按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和MCV/RDW分类,该患者红细胞参数均不支持其他贫血诊断。
第5章血型和输血
本章共有知识点8个,其中以下三点必须掌握:
ABO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各种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和时间
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在不破坏红细胞的前提下,下列哪个因素的变化对红细胞凝集强度影响不大
A.渗透压
B.离子
C.pH值
D.抗体浓度
E.孵育时间
解析:A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原抗体的浓度、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
.于迟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可由IgG抗体引起
B.在血管外溶血
C.多数在输血后1~天发作
D.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
E.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血红蛋白尿
解析:C
迟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大多由IgG抗体引起。红细胞抗体包裹在红细胞上,变成致敏红细胞,由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这种红细胞的破坏主要在血管外,血浆胆红素升高,而血红蛋白不太高,患者出现*疸,但不一定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多数患者在输血后5天发作。
3.在人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G亚类是
A.IgG1
B.IgG
C.IgG3
D.IgG4
E.IgG1、IgG
解析:A
人类的IgG、IgA和IgM免疫球蛋白有不同的亚类。根据重链二硫键数目和位置的不同,IgG分为IgG1、IgG、IgG3、IgG4四个亚类,在血液中它们之间的浓度比依次是66:3:7:4,IgG1含量最多。
4.酶介质交叉配血实验中酶的作用,不包括
A.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
B.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
C.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
D.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E.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
解析:B
酶介质(木瓜酶或菠萝酶)可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而非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
5.一般条件下体外保存时半衰期最短的是
A.纯化因子Ⅷ制品
B.单采血小板制品
C.白细胞制品
D.白蛋白制品
E.血浆
A
因子Ⅷ是不稳定凝血因子,一般条件下体外保存时只能保存很短的时间。
全血和红细制剂~6℃1天(ACD);
全血和红细制剂~6℃35天(CDPA-1);
洗涤红细胞~6℃4天;
浓缩血小板0~4℃7天
浓缩粒细胞0~4℃4h
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物-30℃1年
低温冷冻红细胞-65℃10年
6.烧伤患者常需大量输用的是
A.纯化因子Ⅷ制品
B.单采血小板制品
C.白细胞制品
D.白蛋白制品
E.血浆
解析:E
烧伤患者有大量的体液渗出,常需大量输用血浆。
第6章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本章共有知识点4个,其中以下两点为常考点:
尿液标本采集种类,如晨尿、随机尿、计时尿等
尿液标本常用防腐剂,如甲醛、甲苯、麝香草酚等
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常用作尿糖、尿蛋白检查防腐剂的是
A.甲苯
B.冰乙酸
C.浓盐酸
D.甲醛
E.二甲苯
解析:A
甲苯能阻止标本与空气接触,保护化学成分,常用作尿糖、尿蛋白检查的防腐剂。
.何种分子量的蛋白质完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A.1万~万
B.万~3万
C.3万~4万
D.4万~5万
E.>7万
解析:E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1.5万~7万的物质可部分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几乎不能通过。
3.首次晨尿不适于做
A.管型计数
B.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C.尿妊娠试验
D.尿蛋白测定
E.Addis计数
解析:E
首次晨尿标本有利于尿液形态学和化学成分分析,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
Addis计数测定夜间1小时浓缩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管型的数量,以此了解肾脏损害的程度。
4.对尿细胞、管型有较好固定作用的是
A.甲醛
B.甲苯
C.麝香草酚
D.浓盐酸
E.冰乙酸
解析:A
甲醛能固定细胞和管型等成分,常用于有形成分的检验;甲苯能阻止标本与空气接触,保护化学成分,常用作尿糖、尿蛋白检查的防腐剂;麝香草酚抑制细菌的生长、保护有形成分,常用于结核杆菌的检验;浓盐酸保护激素等成分,可用于17-ONCS、17-KS的检验;冰乙酸能保护5-HT、VMA。
5.调节尿液酸碱度的是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小球
解析:C
肾组织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生成机制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H、NH的作用及Na-H的交换作用。
第7章尿理学检验
本章划重点
01
尿量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0
尿比密参考值及质量控制、方法学评价
常见易错题型举例如下:
1.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
A.1ml
B.ml
C.3ml
D.5ml
E.10ml
解析:A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当每升尿液内的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镜下血尿为3个/Hp。
.以下有关尿液管型,错误的是
A.透明管型可见于正常人
B.白细胞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C.脂肪管型主要见于肾病综合征
D.蜡样管型主要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E.颗粒管型主要见于肾实质性病变
解析:B
本题主要考点为管型的种类与疾病的关系。尿内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主要见于肾盂肾炎,若尿液检查可见镜下及肉服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提示肾实质有损伤,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3.某患者,女,9岁,突然发热,1天后出现肉眼血尿,无尿频、尿痛。实验室检查结果: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0~40个/HP,白细胞10~0个/HP。应考虑做何种检查
A.尿蛋白定性
B.血常规检查
C.尿细菌培养
D.膀胱镜
E.肾盂造影
解析:C
该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可能为细菌感染,所以应进一步做细菌培养。
4.患者,男性,8岁,血尿、少尿1周,伴有眼睑水肿、乏力、腰酸。血压/mmHg。既往无肾脏疾病史。血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A.肾结核
B.前列腺肿瘤
C.肾或泌尿道结石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解析:E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中丢失引起的综合征,发病率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第二位,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浮肿。蛋白多为+++~++++,定量0.1g/(kg·d),尿镜检偶有少量红细胞。
5.患者,男性,8岁,血尿、少尿1周,伴有眼睑水肿、乏力、腰酸。血压/mmHg。既往无肾脏疾病史。上述病例实验室检查首选的项目是
A.尿镜检+血清补体
B.尿三胆试验+血清补体
C.肾功能检查
D.内生肌酐清除率
E.肾活检
解析:C
患者同时具有少尿和血尿的症状,所以,首先应该进行肾脏的检查。
第8章尿有形成分检查
本章划重点
01
尿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
0
尿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结晶检查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
1.含铁血*素颗粒可见于尿中何种细胞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移形上皮细胞
解析:C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尿沉渣常规检查时,有效离心半径为15cm,对标本进行标准化离心操作时所需每分钟转速为
A.
B.0
C.
D.3
E.
解析:B
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15cm×0转/min,相对离心力g,离心5min。
3.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
A.红细胞管型
B.颗粒管型
C.上皮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E.透明管型
解析:C
正常人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在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
4.下列哪种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
A.大圆上皮细胞
B.小圆上皮细胞
C.尾形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解析:C
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5.女性,8岁,突然出现尿频、尿痛,进而发热。尿液检查:尿蛋白(1.g/4h),红细胞5~8个/HP,白细胞5~30个/HP。
对该患者可能诊断为
A.急性肾炎
B.慢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膀胱癌
解析:C
1.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出现发热、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见脓血尿,尿蛋白<g/4h,以低分子量蛋白为主,RBC轻度增高,尿沉渣可见细菌。
.主要为逆行感染。
6.有助于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尿液细胞是
A.闪光细胞
B.大量白蛋白
C.多量扁平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D.多形性红细胞
E.尾形上皮细胞
解析:D
1.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混合性血尿。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鳞状上皮细胞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当尿中出现大量鳞状上皮细胞,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则提示有尿道炎。
第9章尿液化学检查
本章划重点
01
尿液各项化学检查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0
尿液常见化学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干化学法检测尿酮体,最敏感的是
A.乙酰乙酸
B.丙酮
C.β-羟丁酸
D.α-酮戊二酸
E.乙酰CoA
A
尿酮体是三种不同成分的总称,它们是丙酮(占%)、乙酰乙酸(占0%)和β-羟丁酸(占78%)。干化学法尿酮体检测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本法对酮体各组成成分的灵敏度不一:乙酰乙酸为50~mg/L,丙酮~mg/L,与β-羟丁酸不发生反应。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其酮体成分不一,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酮体成分亦会发生变化,因此干化学检测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总的酮体量有所差异。
.溶血性*疸时,尿胆红素
A.轻度增加
B.正常或稍增加
C.增多
D.阴性
E.强阳性
D
该类型题在各级别考试中为必出题,要彻底破解这种题必须从概念上入手,比如本例题中要首先弄清题目中的尿胆红素概念,
首先胆红素可分为未经肝处理的未结合的胆红素和经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红素。
1)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
)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称为尿胆红素。
当溶血时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增多,引起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非结合胆红素增多,结合胆红素也增多,但结合胆红素的生成量受到肝细胞功能的限定,同时其转运排泄没有障碍,故不会出现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尿中也不会出现结合胆红素,此时尿胆红素阴性。也就是说当肝实质性*疸时,肝细胞受损无能力摄取间接胆红素,也无能力摄取直接胆红素,出现转运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的直接与间接胆红素都增加,尿液中出现胆红素。
3.不属于血糖正常性糖尿的疾病是
A.家族性肾性糖尿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妊娠后期
B
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管对滤过液中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的糖尿。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①家族性肾性糖尿;②新生儿糖尿;③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多,致使葡萄糖代谢异常,升血糖作用被加强,而出现继发性血糖增高,患者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轻型糖尿病。
4.下列关于本周蛋白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组织蛋白
B.是游离轻链
C.属于免疫球蛋白
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增高
E.又称凝溶蛋白
A
本周蛋白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又称凝溶蛋白。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5.具有典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是“M”成分的
A.IgG型
B.IgA型
C.IgD型
D.IgE型
E.不分泌型
A
经血清和尿免疫电泳,可将“M”成分分为7型。其中①IgG型约占70%,具有典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②IgA型约占3%~7%,有火焰状瘤细胞;③IgD型含量低,多见于青年人;④IgE型罕见,易并发浆细胞白血病;⑤轻链型约占0%,尿中出现大量本-周蛋白,而血清中无M成分;⑥双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型约占0%;⑦不分泌型约占1%,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B-J蛋白。
6.下列有关乳糜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于淋巴管破裂致乳糜流入尿中引起
B.加入乙醚充分震荡后,浑浊程度明显减轻
C.离心后上清液可澄清
D.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橘色球形小体
E.常见于丝虫病
C
由于淋巴循环受阻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逆流入肾,使肾盂、输尿管处的淋巴管破裂,淋巴液进入尿液所致。乳糜尿液离心后外观仍呈乳白色。
7.用于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是
A.本-周蛋白
B.β-微球蛋白
C.微量清蛋白
D.尿液蛋白电泳
E.T-H蛋白
C
本-周蛋白主要出现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尿液β-微球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增高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物致早期肾小管损伤、肾移植术后。尿液微量清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主要征象。Tamm-Horsfall蛋白是肾特异性蛋白质,是尿中黏蛋白的一种,是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尿液蛋白电泳则用于蛋白尿分型。
第10章尿液分析仪及应用
本章划重点
01
尿液分析仪各检测参数,如pH、PRO、GLU等11项
0
尿液分析仪检查与显微镜检查方法学评价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不会影响的检测结果是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酮体
D.亚硝酸盐
E.胆红素
C
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对葡萄糖、血红蛋白、胆红素及亚硝酸盐可产生严重干扰
.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测白细胞时出现镜检法(-),分析仪法(+),两者不符的原因是
A.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长
B.肾移植患者发生排异反应
C.尿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D.尿液标本含有高浓度胆红素
E.以上都不对
A
试带法白细胞检测采用白细胞酯酶法。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长或其他原因引起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使镜检法(-),分析仪法(+);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异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会出现镜检法(+),分析仪法(-),另外尿中以单核细胞为主时也会出现此结果。
3.关于尿液干化学法检查,错误的是
A.干化学法既可对完整的RBC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血红蛋白
B.不同型号试纸带的敏感度不同,使用时应注意批间差异
C.尿中含有对热敏感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假阴性
D.尿糖的测定原理是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法
E.大量维生素C时可干扰实验结果引起假阴性
C
某些患者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引起红细胞干化学测定结果假阳性。
4.多联试带上的试剂块要比测试项目多一个空白块,其作用是
A.消除尿液本身的颜色在试剂块上分布不均等所产生的测试误差
B.空白对照
C.使每次测定试剂块的位置准确
D.标准对照
E.没有多大作用
A
空白块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尿液本身的颜色在试剂块上分布不均等所产生的测试误差,以提高测试准确性。
5.尿试带测定酸碱度,错误的是
A.检测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
B.标本放置过久,使pH呈现假阴性结果
C.pH的检测主要用于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D.检测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E.试带在尿液中浸渍时间过长,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B
标本放置过久,因尿液中细菌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呈碱性;或尿液中CO自然扩散造成的丢失,使pH呈现假阳性结果。试带浸渍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或浸渍时间过长膜块中试剂流失易造成假阴性。
第11章粪便检验
本章划重点
01
粪便外观及隐血试验
0
粪便显微镜检查及有形成分临床意义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溃疡性结肠炎常可出现
A.柏油样便
B.米泔样便
C.黏液便
D.稀汁样便
E.脓血便
E
黏液便出现提示肠道受刺激或炎症,鲜血便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见于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稀汁样便见于各种腹泻。
.免疫法隐血试验适于检验的疾病是
A.消化性溃疡
B.结肠息肉
C.门静脉高压
D.急慢性胃炎
E.胃癌
B
消化道出血后(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在胃肠道中被消化酶及细菌作用后分解,使血红蛋白免疫原性减弱、消失或改变而出现假阴性,故免疫法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检验。上述选项中结肠息肉属于下消化道出血,其他选项均属于上消化道出血。
3.细菌性痢疾时,粪便镜检常可见到较多的吞噬细胞,不符合吞噬细胞特点的是
A.胞体是中性粒细胞的3倍或以上
B.直径为0μm以上
C.可呈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
D.有伪足伸出者,内外质界限清晰
E.常有吞噬的颗粒
D
吞噬细胞胞体大,直径一般0μm以上,可为中性粒细胞体积3倍或以上,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1~个,大小不等,常偏于一侧,内外质界限不清;常含有吞噬的颗粒、细胞碎屑或较大的异物;可散在分布或成群出现,细胞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变性现象。
4.隐血试验时的特殊要求,哪项不正确
A.素食3天后留取标本
B.禁服维生素
C.禁服铁剂
D.禁食动物血
E.禁食红色食物
E
隐血试验检测的是血红蛋白,红色食物不含血红蛋白不会造成干扰。
5.急诊时,有患儿家属拿着尿不湿里的大便来做大便常规加隐血,以下不是拒收标本的理由是
A.尿不湿里的大便量少
B.尿不湿里的大便有可能被小便污染
C.大便中的有形成分被破坏
D.大便里的水分被尿不湿吸收
E.大便检验的容器要求是干燥、清洁、有盖,无吸收和渗漏
A
这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粪便检验要求容器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收和渗漏。尿不湿会吸收粪便里的水分和细胞等有形成分,造成假阴性的检验结果,还可能有尿液的交叉污染,所以遇到用尿不湿盛送的粪便检验都应拒收,不管量的多少。
第1章脑脊液检验
本章划重点
1.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脑脊液的理学检查如颜色、透明度、凝固性等与疾病的关系
3.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4.脑脊液化学与免疫学检查如蛋白质、葡萄糖临床意义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下列检测脑囊虫病特异性较高的试验是脑脊液
A.镜检
B.补体结合试验
C.胶乳凝集试验
D.间接血凝试验
E.酶联免疫试验
E
脑囊虫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脑囊虫的阳性率可达88%;致敏乳胶颗粒玻片凝集试验诊断脑囊虫的符合率为90%;ELISA法对诊断脑囊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用于检查脑膜炎球菌的染色方法是
A.碱性亚甲蓝染色
B.革兰染色法
C.抗酸染色法
D.印度墨汁染色法
E.苯胶墨染色法
A
显微镜检查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或碱性亚甲蓝染色检查致病菌。革兰染色用于检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碱性亚甲蓝染色用于检查脑膜炎球菌。显微镜检查对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阳性率为60%~90%。如果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可采用抗酸染色,油镜下寻找抗酸杆菌。新生隐球菌检查常采用印度墨汁染色法,若呈假阳性,可采用苯胺墨染色法。
3.脑脊液标本经放置1~小时后,即可形成明显凝块,并有沉淀物出现可见于
A.结核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脑脊髓梅*
D.蛛网膜下腔梗阻
E.流行性乙型脑炎
B
正常脑脊液放置1~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h内呈块状凝固。
4.神经梅*患者的脑脊液理化特征,以下正确的是
A.血性脑脊液,蛋白增高
B.浑浊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高
C.透明脑脊液,氯化物增高
D.透明或微浑浊,氯化物降低
E.透明脑脊液,葡萄糖降低
C
神经梅*患者的脑脊液理化特征是:透明,无凝固,蛋白质和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增高,淋巴细胞增高,细菌培养阴性。
5.下列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提示价值,但无确诊价值
B.肿瘤细胞阳性率仅为15%~40%
C.CSF中转移性肿瘤的阳性率高于原发性肿瘤
D.弥漫性癌肿、脑膜黑色素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检出率较高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脑膜转移时,脑脊液中易见
A
大约70%恶性肿瘤可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涂片或免疫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则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6.Ross-Jone试验主要检测脑脊液中的
A.白蛋白
B.球蛋白
C.黏蛋白
D.糖蛋白
E.纤维蛋白原
B
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定性可用硫酸铵试验,包括Ross-Jone试验和Nonn-Apeit试验。饱和的硫酸铵能沉淀球蛋白,出现白色混浊或沉淀。若球蛋白增多则Ross-Jone试验阳性;Nonne-Apelt试验可检测球蛋白和清蛋白。
7.脑脊液氯化物低于有可能导致中枢抑制而呼吸停止的浓度是
A.55mmol/L
B.65mmol/L
C.75mmol/L
D.85mmol/L
E.95mmol/L
D
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低于85mmol/L时,有可能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出现呼吸停止。
8.脑脊液第一管标本适合于
A.寄生虫检查
B.化学检查或免疫学检查
C.常规检查
D.细菌培养检查
E.颅内压测定
D
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然后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第13章浆膜腔积液检验
本章划重点
1.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浆膜腔积液的理学检查、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胸腔积液的英文
A.transudate
B.exudate
C.hydrothorax
D.hydroperitonium
E.hydropericardium
C
transudate漏出液;exudate渗出液;hydrothorax胸腔积液;hydroperitonium腹腔积液;hydropericardium心包腔积液。
.结核性关节炎时,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
A.4/5
B.3/4
C./3
D.1/
E.1/4
C
结核性、化脓性关节炎时,形成重度凝块,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3。晶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形成中度凝块,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1/。SLE、骨性关节炎、骨肿瘤、系统性硬化病时,形成轻度凝块,凝块占试管内积液体积的1/4。
3.为了保存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形态,最适的防腐剂为
A.乙醇
B.4%甲醇
C.4%甲醛
D.丙酮
E.福尔马林
A
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可加入适量乙醇以固定细胞成分。
4.可导致渗出液产生的原因是
A.转移性肺癌
B.晚期肝硬化
C.丝虫病
D.肾病综合征
E.充血性心力衰竭
A
导致渗出液产生的机制包括微生物*素、缺氧及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增高、癌细胞浸润、外伤及化学物质刺激等。
5.漏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与血清LD的比值小于
A.0.4
B.0.5
C.0.6
D.0.3
E.0.1
C
漏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与血清LDH的比值小于0.6。
6.患者,男性,60岁,肺炎,伴有胸腔积液,疑发展为心力衰竭。胸腔积液检查结果为:蛋白质18g/L,细胞数50×10/L,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少见中性粒细胞。
漏出液中细胞数为
A.<×10/L
B.<10×10/L
C.<×10/L
D.<×10/L
E.>×10/L
A
漏出液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为<×10/L。
7.软骨钙质沉着症形成
A.羟磷灰石结晶
B.类固醇结晶
C.胆固醇结晶
D.草酸钙结晶
E.焦磷酸钙结晶
E
软骨钙质沉着症形成棒状或菱形的焦磷酸钙结晶;急、慢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结晶是羟磷灰石结晶;类风湿性、结核性、骨性关节炎的结晶属于胆固醇结晶;慢性肾衰竭所致关节炎内为草酸钙结晶;注射类固醇自然形成类固醇结晶。
第14章精液检查
本章划重点
1.精液理学检查如外观、量及液化时间
.精液显微镜检验及临床意义如精子活动率、活动力及精子计数等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正常精液可呈现以下各种外观,但除外
A.棕*色
B.灰白色
C.乳白色
D.半透明乳白色
E.浅*色
A
正常人刚射出的精液为灰白色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的精液可略带淡*色。
.正常精液排出后1小时内,具有Ⅲ级活动力的精子应
A.>10%
B.>0%
C.>5%
D.>40%
E.>60%
C
精子活动力是指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是一项直接反映精子质量的指标。WHO将精子活动力分4级:a级,活动力良好,快速前向运动(Ⅲ级:直线运动);b级,活动力较好,慢或呆滞地前向运动(Ⅱ级:运动缓慢);c级,活动力不良,非前向运动(Ⅰ级:原地运动);d级,无活动,不动(0级:不活动)。WHO规定,正常具有生育能力者精子活动力:射精后60分钟内,a级精子应>5%;或a级和b级精子的总和>50%。
3.正常精液中的异常精子应小于
A.0%
B.30%
C.40%
D.50%
E.60%
A
正常精液中的异常精子应<0%。超过40%会影响到精液质量,超过50%常可导致不育。
4.精子宫颈黏液接触试验阴性是指摆动精子为
A.0
B.0~10%
C.0~5%
D.10%~5%
E.6%~50%
C
精子宫颈黏液接触试验阴性是指摆动精子为0~5%,是造成不育的原因之一。
5.精液检查的目的不包括
A.检查男性不育症的原因
B.观察输精管结扎术后的效果
C.检查遗传性疾病
D.法医学鉴定
E.计划生育科研
C
精液检查的主要目的:①评价男性生育功能,提供不育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依据。②辅助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③输精管结扎术后的疗效观察。④计划生育科研。⑤为体外授精和精子库筛选优质精子。⑥法医学鉴定。
6.正常精液,极少见
A.红细胞
B.白细胞
C.精子
D.上皮细胞
E.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
A
正常精液,极少见到红细胞;白细胞<5/HP;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1%;偶尔可见前列腺上皮细胞。
第15章前列腺液检查
本章划重点
1.前列腺液外观
.前列腺液显微镜检验及临床意义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前列腺液pH增高可见于
A.前列腺结核
B.老年人
C.尿路结石
D.恶性肿瘤
E.滴虫性前列腺炎
B
正常前列腺炎呈弱酸性,pH多为6.3~6.5。50岁以上者或混入精囊液较多时,pH可增高。
.关于前列腺液正确的说法是
A.标本中可见精子
B.前列腺颗粒细胞是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脂滴
C.标本中无细菌
D.卵磷脂小体在炎症时增多
E.镜检见到畸形的异常细胞,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癌
A
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卵磷脂小体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分布不均,数量减少或消失。前列腺颗粒细胞:由于上皮细胞或吞噬细胞发生脂肪变性,使胞质内出现大量卵磷脂小体样颗粒。胞体较大,多为白细胞的3~5倍,正常不超过1/HP,增多见于老年人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炎病人。镜检见到癌细胞,才可诊断为前列腺癌。精子多为前列腺按摩时,精囊受挤压使少量精子溢出,无临床意义。
3.对前列腺脓肿的错误描述是
A.分泌物呈浓稠样
B.镜检可见大量成堆的白细胞、上皮细胞和不同数量的红细胞
C.卵磷脂小体明显增多
D.革兰染色可检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E.检出淀粉样小体无临床意义
C
前列腺脓肿时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
4.可作为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实验是
A.乳酸脱氢酶
B.转铁蛋白
C.补体
D.锌含量
E.免疫球蛋白
D
成年男性前列腺液含有高浓度的锌,锌含量为.16μmol/L(70μg/dl),而组织中锌含量为1.4μmol/L(80μg/dl)。而患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前列腺液中锌的浓度明显降低,总是低于μg/dl。所以,可以把测定锌含量作为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实验。
5.前列腺液中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物质是
A.卵磷脂小体
B.红细胞
C.白细胞
D.精子
E.淀粉样小体
E
淀粉样小体,体积较大,约为白细胞10倍,圆形或卵圆形,呈微*色或褐色的同心圆线纹层结构。正常人前列腺液中可存在淀粉样小体,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一般无临床意义。
6.前列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淋球菌
B.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大肠埃希菌
C
葡萄球菌为前列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
第16章阴道分泌物检查
本章划重点
1.阴道分泌物一般性状检查如外观
.清洁度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病原学检查如阴道毛滴虫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下列哪项不是阴道毛滴虫的特点
A.大小与白细胞相同
B.呈梨形,前端有4根鞭毛
C.寄生于阴道的致病性原虫
D.生长的最适pH为5.5~6.0
E.适宜温度为5~4℃
A
阴道毛滴虫为寄生于阴道的致病性原虫.呈梨形,大小为白细胞的~3倍,前端有4根前鞭毛,生长的最适pH为5.5~6.0,适宜温度为5~4℃。
.不属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项目的是
A.杆菌
B.球菌
C.真菌
D.上皮细胞
E.白细胞
C
本题考查阴道清洁度检查。标本加一滴生理盐水,涂片后高倍镜检查,根据所见的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阴道杆菌与杂菌的数量进行判断,来划分清洁度。
3.不是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为
A.可见线索细胞
B.pH>4.5
C.胺试验阳性
D.无乳酸杆菌或<5个/油镜视野
E.可见泡沫细胞
E
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为:①线索细胞: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后形成。②pH值:>4.5。③胺试验:阳性。④乳酸杆菌:无乳酸杆菌(革兰阳性大杆菌),或<5个/油镜视野。
4.正常阴道分泌物pH值为
A.~3
B.3~4
C.4~4.5
D.5~6
E.6.5~7.5
C
正常阴道分泌物呈酸性,pH4~4.5,pH值增高见于各种阴道炎、幼女或绝经后的妇女。
5.阴道加德纳菌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可呈
A.脓性
B.血性
C.*色水样
D.奶油状
E.豆腐渣样
D
本题型在初级考试中常出现,常见性状如下:
①正常阴道分泌物:白色稀糊状、无气味、量多少不等。②大量无色透明黏性白带: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物后及卵巢颗粒细胞瘤。③脓性白带:*色或*绿色,味臭,见于滴虫或化脓性感染;泡沫状脓性白带,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其他脓性白带,见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腔积脓及阴道异物引发的感染。④豆腐渣样白带:白带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小碎块,为真菌性阴道炎的特征。⑤血性白带:白带内混有血液,可见于恶性肿瘤如宫颈癌;也可见于宫颈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老年性阴道炎、慢性重度宫颈炎以及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等。⑥*色水样白带:病变组织变性坏死所致。常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癌、宫体癌、输卵管癌等。⑦奶油状白带:见于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第17章羊水检查
本章划重点
1.羊水适应症和标本采集
.羊水成熟度检检验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患者女,30岁,孕中检查血清学唐氏初筛高危,需做羊水染色体基因诊断。羊水穿刺的最适时间段是
A.14~16周
B.16~18周
C.18~4周
D.~8周
E.4~8周
C
正常妊娠16周时羊水量约50ml,但此时的脱落细胞量较少。在临床上,一般选择妊娠18~4周进行羊水穿刺做染色体基因诊断。
.妊娠几周后羊水量最多
A.34周
B.16周
C.10周
D.36周
E.最后~4周
A
随着妊娠的发展,羊水量逐渐增加,孕34周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到孕4周后,羊水量锐减。
3.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为多少时,提示胎儿肺不成熟
A.<1
B.<
C.<3
D.<5
E.<6
A
卵磷脂和鞘磷脂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可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卵磷脂/鞘磷脂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正常L/S≥,L/S<1表示胎儿肺不成熟,易发生IRDS。
4.用于诊断神经管缺陷的常规方法是
A.染色体检查
B.甲苯胺蓝定性试验
C.碱性磷酸酶测定
D.糖醛酸半定量测定
E.甲胎蛋白测定
E
妊娠16~0周,羊水中AFP为40mg/L,3周为5mg/L,羊水中AFP增高,主要见于开放型神经管畸形。
5.羊水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脂肪
B.肌酐
C.葡萄糖
D.蛋白质及衍生物
E.胆红素
D
羊水中的有机物有蛋白质、葡萄糖、肌酐、脂肪及胆红素等,还含有很多酶类,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6.胎儿唾液腺发育成熟,则羊水中淀粉酶应
A.>U/L
B.>00U/L
C.>U/L
D.>U/L
E.>U/L
D
胎儿唾液腺成熟的指标为羊水淀粉酶>U/L。
7.胎儿窘迫时羊水呈
A.*绿色
B.脓性浑浊
C.无色透明
D.金*色
E.*色
A
正常妊娠早期羊水呈无色透明或淡*色液体,妊娠晚期略显混浊。母儿血型不和时,羊水中因含大量胆红素而呈金*色。胎儿窘迫时羊水中因混有胎粪而呈*绿色或深绿色。羊膜腔内明显感染时羊水呈脓性混浊且有臭味。胎盘功能减退或过期妊娠时羊水呈*色、黏稠且能拉丝。
第18章脱落细胞检查
本章划重点
1.脱落细胞学概念、正常脱落上皮细胞形态
.核异质上皮细胞形态
3.恶性肿瘤细胞细胞的主要形态特征
4.常用染色方法
常见易错题型精选
1.不全角化细胞核染色质的特点是
A.成块
B.网状
C.固缩深染
D.粗糙
E.疏松细致
C
不全角化细胞核染色质的特点是细胞核固缩深染。
.有关病*感染细胞的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核畸形
B.核仁增大,数目增多
C.核染色质粗糙且深染
D.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E.核增大,大小不一
D
病*感染细胞胞核或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3.脱落细胞学涂片上,诊断结核的特异性细胞是
A.干酪样坏死伴淋巴细胞
B.干酪样坏死伴单核细胞
C.干酪样坏死伴组织细胞
D.干酪样坏死伴间皮细胞
E.干酪样坏死伴类上皮细胞
E
干酪样坏死:坏死较彻底,呈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在红染无结构坏死的背景上难以找到细胞碎片,在干酪样坏死附近其中伴有类上皮细胞,则支持结核的诊断。
4.重度核异质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要点是
A.核大小显著不一
B.核仁多个且巨大
C.核边明显增厚
D.胞质的质量常正常
E.核质比无明显改变
E
重度核异质与癌细胞的鉴别要点为:重度核异质细胞虽有胞核的异型性,但其大小、染色及形态变化均未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标准,特别是核与胞质比例仍无明显的改变。
5.标本固定的目的是
A.防止细胞自溶、变形
B.加速细菌的腐败作用
C.保持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性
D.保持细胞的受染性
E.保证细胞结构清晰并易于着色
E
固定液能沉淀和凝固细胞内蛋白质和破坏细胞内溶酶体酶,使细胞不但保持自然形态,而且结构清晰,易于着色。
6.能使细胞核着色的染料是
A.伊红
B.亮蓝
C.橘*G
D.EA36
E.苏木素
E
苏木素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7.巴氏染色中的蓝化试剂是
A.0.5%盐酸酒精
B.95%酒精
C.稀碳酸锂
D.磷钨酸
E.伊红
C
巴氏染色中的蓝化试剂是稀碳酸锂。
8.在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上,产后细胞核的特征是
A.核溶解
B.肿胀退变
C.核碎裂
D.核固缩
E.瓢形核
E
瓢形核为产妇或晚期流产患者的阴道外底层脱落细胞形态。该型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致密,常被胞质内空泡挤压至边缘呈扁长形或皱折陷成瓢形,这种瓢形核为产后细胞特征。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3)●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4)●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5)●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6)●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7)●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8)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9)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0)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1)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3)
●历年真题
考试必备寄生虫高频考点(14)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5)
●历年真题
检验医学职称考试必备(16)
●历年真题
持续更新中~~有用,就点一个“在看”吧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