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管控指导建议 [复制链接]

1#

01

概述

产道损伤主要为分娩时软产道的损伤,最常见的是会阴及产道拉伤,其次为宫颈撕裂。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胎衣不能在12h之内自然排出的疾病。子宫炎是奶牛产后早期的细菌并发症,发生于产后21天内,子宫分泌物呈稀薄、恶臭、污红色液体,体温升高,可伴发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02

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危害

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是新产牛常见的产科疾病,当新产牛发生产道损伤时,导致继发胎衣不下发病几率增加2.2倍,直接继发子宫炎的几率增加2.1倍;胎衣不下牛只较正常牛只继发子宫炎发病率增加6倍。

当新产牛发生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时,通常出现产奶量下降、采食量降低、体温升高等异常表现。另一方面因子宫炎症及子宫内环境改变,导致大部分奶牛产后首情时间推迟、配妊次数增多。个别急性病例甚至引发奶牛全身性败血症而导致死亡。

新产牛产科疾病高发,严重影响新产牛产后恢复及泌乳高峰奶量,同时影响奶牛繁殖水平的提升,产科疾病是导致奶牛屡配不孕、丧失繁殖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新产牛产科疾病造成的奶量损失、治疗成本、繁殖成本和奶牛淘汰损失很大。因此,控制好奶牛产科疾病的发生,可大大提升奶牛胎次产量和繁殖水平,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管理规范的牧场,产道损伤发病率一般应控制在2%以下,胎衣不下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子宫炎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

新产牛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当月发病牛只头数/(当月分娩牛头数-早产牛)*%。

03

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管控指导建议

通过对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发病的调查分析,牧场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的发病均与难产、助产不当、接产流程操作不规范、接产器具卫生不合格、产犊环境差等相关。我们通过对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发病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梳理,提出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管控的具体方法和排查流程,旨在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结合牧场的自检自查,降低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的发病率,提高新产牛健康度和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04

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管控整改措施

当牧场产道损伤(2%)、胎衣不下(5%)、子宫炎(5%)发病率高于标准时,牧场应开展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的病因排查,并根据排查到的病因采取以下部分或全部措施。

1、分娩管理

标准产栏应该保持干燥、整洁、宽敞、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配备常用设备器械、药品等物资,尽量让牛自然分娩,根据产犊的进展,适时科学助产。

(1)产犊环境

产犊环境必须干燥、整洁、安静、通风、采光良好。产犊区域垫料厚度不小于15厘米,保证垫料无杂物、干燥、松软,每次产犊后必须立即将污染垫料、胎衣等清理并更换垫料。避免建立密闭产栏,产犊区域开放式为宜,使用栏杆围挡即可,分娩牛只能看到其他牛只可缓解紧张应激。

(2)适时检查

助产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需要接产员有足够的耐心和扎实的技术,过早的干预会导致子宫颈因扩张不足而撕裂。奶牛产犊过程中尽可能不去人为干预,让奶牛自然分娩。当发现牛只具有产犊征兆后,建议转入产栏待产,遇到雪、雨、炎热及寒冷等极端天气,待产牛产程达到胎膜漏出时,必须立即转到产犊区域。

接产员每15分钟观察一次产犊进展,分娩牛出现”或“三件不全”、头胎牛超过2小时、经产牛超过1.5小时产程无进展则需进行检查,确认胎位胎势是否正常,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助产。接产员一旦做出助产的决定,应按照助产流程进行操作。

(3)接产助产

检查情况异常牛,根据具体异常情况鉴别,制定助产方案,确定助产前应做好人员手臂、接产器械严格消*。做好牛只保定及人员防护,剪牛尾、清洁消*外阴,校正异常胎位、胎势,给予适当助产力量,不可强拉硬拽,非特殊情况禁止使用助产器。

助产方向不正确及助产力度控制不合理,容易导致产道损伤、胎儿骨折等情况的发生。

助产时,应直线牵拉胎儿直至头露出来,再按骨盆轴的方向向下45°牵引拉出胎儿。需根据母牛的努责节奏来使用外力,切不可生拉硬拽。当发生倒生时,当胎儿臀部通过软产道应快速拉出。助产过程中随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