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移植失败的原因之慢性子宫内膜炎 [复制链接]

1#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77291.html

花开花落,生生不息。

孕育,是生命的延续,是世间最美的奇迹。

导语:

如果把受精卵比作种子,那子宫内膜就像是土壤,如果土壤不好,就算是优质的种子,那也很难生根发芽!其中做试管不少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做宫腔镜查找失败原因时,竟然发现自己有慢性子宫内膜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医生,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关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科普知识。

1、什么是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是子宫内膜受到感染,并且炎性反应隐匿性持续存在的一种妇科疾病,特点是子宫内膜间质被浆细胞浸润。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个特别“低调”的疾病,它不会咋咋呼呼让你感知到它的存在,而是静悄悄地使坏,拖垮孕育的“土壤”。就是因为它太低调,所以临床症状轻微且不典型,易被忽视,有大部分的患者,做宫腔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通常没有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加,下腹疼痛,组织学上以内膜间质中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其与异常子宫出血、宫腔粘连、不孕症、体外受精反复植入失败以及复发性流产等妇科生殖疾病密切相关。

2、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有很多,其中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子宫内膜基底层炎症、放置节育环、胎盘残留以及子宫自身的疾病等,好发于有人工流产史、放置宫内节育环后、月经时间长的妇女。

1.基底层炎症:女性子宫内膜都是进行周期性的脱落,但是子宫内膜脱落时,基底层并不与之一起脱落,所以基底层如果患上慢性炎症,就会使内膜功能层长期感染,诱发慢性子宫内膜炎。

2.雌激素水平下降:一般女性在绝经以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大大降低,子宫内膜就会慢慢变薄,导致细菌容易进入到子宫内部,诱发炎症,由于雌激素水平从下降,阴道黏膜也会随之变薄,容易引发阴道炎,所以对于老年女性来说,往往会同时患上子宫内膜炎和阴道炎。3.胎盘残留:女性在分娩后或流产手术后,胎盘残留导致。4.放置节育环:在子宫内置入节育环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即使取出节育环后,仍可能长期存在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5.子宫自身因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颈炎都可能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除了以上的一些原因外,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还与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巨细胞病*和结核杆菌感染有关。这提示大家,日常生活要注意私处卫生,勤换内裤,同房前后要注意清洗等等。

3、那它又是如何影响女性生育的呢?

在胚胎着床的窗口期子宫内膜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生化、形态、功能等方面发生多种改变,以利于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研究发现,自然生殖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谱呈周期性改变,而慢性子宫内膜炎通过影响胚胎植入过程中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及凋亡等相关基因表达,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功能层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构成异常,干扰淋巴细胞旁分泌因子表达,形成异常的局部微环境,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及发育。据统计,慢性子宫内膜炎在不孕症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达2.8%~46%;在反复种植失败及复发性流产女性中甚至可分别高达67.6%和56.8%。

4、慢性子宫内膜炎该如何治疗?

目前CE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口服抗生素治疗,一线用药是广谱抗生素——多西环素加甲硝唑。有文献报道,经多西环素(mg/天)治疗14天后,CE的治愈率达92.3%(/),剩余9例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mg/天)和甲硝唑(mg/天)联合用药治疗14天,总体的治愈率达99.1%。

若宫颈引流不畅,或宫腔积留炎性分泌物时,需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清除宫腔内残留物、分泌物或扩张宫颈使宫腔分泌物引流通畅。若怀疑有感染或坏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或息肉存在时,应摘除赘生物。生育路上只要你坚守,中南会一直陪你同行!

写在最后

子宫内膜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之上,平时日常生活要注意卫生,定期清洗外阴,保持外阴干燥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内裤定期高温烫洗或在阳光下暴晒;同房前夫妻双方清洗;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饮食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果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在线留言,我们会在及时回复您的问题~

好消息来啦!

各位朋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医生直播,就有机会获得我院主编的《不孕不育知多少》科普一本。到目前为止有60多名幸运观众就收到了我们寄出的《不孕不育知多少》这本书。

《不孕不育知多少》本书主编:刘文惠,马玲

本书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不孕不育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以及生活中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等方面的知识。特别介绍了不孕不育、试管婴儿等求孕家庭重点关心的知识。适合生殖医师、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小编现强烈推荐给各位正在备孕的朋友们噢~

有任何咨询需求有任何咨询需求欢迎致电—更多详情请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