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可以说是山西的代名曲。它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题曲,由山西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影片共上下两集,拍摄于和年,讲述了退伍军人高占武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劈山引水、修建水电站的故事。电影部分内容在汾阳市峪道河镇金庄村拍摄。
电影当时为什么选在金庄村拍摄呢?一是编剧马烽长期在汾阳体验生活,对这里非常熟悉,二是金庄村依山伴水,非常适合电影水利建设的内容。水电站的拍摄地址就在村里一号电站的位置,但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水电站,而受电影启发,金庄村里还真就建起了一座水电站。
年峪道河镇政府主导,在金庄村修建起这座水电站。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始,百废待兴,工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电力,而电力供应却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大力鼓励和扶持小水电站建设,峪道河镇水电站就应时而建。现在改做了旅游度假酒店,名为“祥云山庄”。
水电站当时由本村老人马永亨组织建设。他当时在镇上的农机厂负责,回村负责水电站建设并担任站长。采用先自主筹资建,省里后给予补助的方式。老马说当时条件相当艰苦,工人们自己烧砖头、烧石灰,建起了3座电站,分别为一号电站、二号电站和三号电站。金庄村里的是二号电站,一号电站和三号电站分别在上游和下游。后来一号电站出售给交城县,三号电站的房屋和设施现在还在。随着国家发展,电力不再短缺,而峪道河因水质优良成为汾阳城的饮用水源地,水流量大为减少,10多年后水电站停止了运营。
山庄门口树木成阴,河水积聚而成的小池,水声潺潺,碧波荡漾。河流名为峪道河,源头“马跑神泉”传说为马蹄跑出之泉,曾是汾州古八景之首,俗称“神头”。
进入山庄,只见四面都是建筑,青砖灰色,简洁素雅。正面一栋二层办公楼楼,北面一长排窑洞,南面是老水磨坊改建的房间,东面一也是一长排建筑,有窑洞、有平房。现在都改造为了酒店雅间、房间,可吃饭、可住宿。这些窑洞冬暖夏凉,尤其是夏季,非常凉爽舒适。
水电站的地址解放前曾是水磨坊,解放后山西省广播电视台、汾阳粮食局的面粉厂都曾在这里。水电站建成后,当时在全省都算新生事物,各地纷纷来参观学习,发的电卖给吕梁供电局,供应周边几个村子。由于当时站里收入好,市镇很多领导把子女亲戚安排来上班,最多的时候工人达80、90个。
由于发电不需要那么多职工,所以站里当时部分人发电、部分人酿酒、部分人做冰糕。当时用神泉水酿的酒,质量很好,就是现在汾阳市神泉酒厂的前身。据厂里元老张林宝老人回忆,当时每个月工人工资10多元,行政人员20、30元,最高的站长老马,每月工资也仅36元,40年过去了,现在的工资是原来倍。
门口左面是一座灰砖小桥,河水从站内穿流而过,水质清澈透亮。小桥西面水流从高处流下,落差处形成小瀑布景,水流推动木水车不停转动,水声哗哗作响。好一处赏心悦目的流水景观!河水两边是后建的凉亭,三朋五友,临水而坐,看清波荡漾,鸭子戏水,凉风吹来,湿润的空气,感觉一定很美。
北面窑洞前面,活水养着虹鳟鱼和金鳟鱼,这些冷水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这里的山泉水没有任何污染,鱼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穿过厨房,后面是水电站原来的厂房。厂房非常简单,里面堆满了厨房杂物,但水力发电的设备还在,看一看水轮机标签,出厂日期是年。据老张说水电站刚开始安装的是大水轮机,后来水量变小又换成小的。厂房大梁用钢筋代替,白色的墙壁墙上,贴着一张标语,是老站长用唯一的小指写的。老马站长是峪道河的传奇人物,一生经历坎坷,富于创造性,今年81岁。现在水电站属老马所有。
南面有一座水磨坊,建于民国前,因为磨面块,人们叫它“老虎磨”,解放后改造为县粮食局的面粉厂。灰砖墙壁上写着毛主席语录,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进入房里,经过改造已完全看不出原来水磨的模样,但房顶还保留有两根木大梁,粗壮结实。绕到磨坊后面,后墙下面有个方形的坑,是当时安置水打磨之处。磨坊前面,原来河水流出的坑道,现在改造成了古井模样。从水磨坊向右看,房屋外面一段高高的建筑耸立,那是石头垒砌的围墙,也有些年代了。
东南面高高的墙上爬满了美丽的蔷薇花,白的、红的,花团锦簇,香气扑鼻。
东房前面建有小水池,旁边一座小假山,是用金庄村特有的一种石头垒成,这里的石头长期受水溶蚀,表面布满孔隙,非常坚硬,又非常吸水,村民常用来修建房屋、垒砌围墙,堆积假山。
水电站的后面,绿树婆娑,流水潺潺,小河两边树木繁茂,芳草鲜美。河水穿站而过,可以看到河边水力发电的厂房顶部,厂房建在低矮之处,与水流形成较大的落差,利于水力发电。
河流北面还有座民国之前的水磨坊,这座磨坊,原主人是平遥人乔世明,村民叫它乔世明磨。磨坊基本保持原状,砖土结合房的房屋,十分朴素。院门口一左一右躺着两盘废弃不用的石磨盘。门口墙壁上两米高处嵌着两块方形石头,中间雕琢为圆形窟窿,比较少见。原来这是栓马栓,骡马拉粮食来磨面,就栓在这里。据说这座院子前几年有人出40多万元想买,主人没卖。
沿河往西走,一道老旧的石砌水渠建在河道旁边高处,颇有点红旗渠的感觉,沿渠而走,水流从高处的院落里面流出。原来是通过引水渠把水引到磨坊里,给水磨坊提供水动力。据说峪道河曾有99盘水磨坊,都是沿河沟而建。
走在河边,河畔丢弃着废弃的石磨盘,未完工的、断为两半的,似乎在提醒我们峪道河的厚重历史。抬头看,清澈的河水欢快的从上游奔流而下,前面的小瀑布引入眼帘,河水从四层台阶高处层层滚落,溅起水花,发出悦耳的声音。
河边是大片的杨树林,空气清新,特别凉爽,里面有一些简单的休闲游乐设施,在这里休闲、野餐,消暑纳凉,入目的是翠色,入耳的是水声,想来应该是非常惬意吧。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用劳动和爱情谱写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赞歌,金庄村美丽的小水电站,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美丽的峪道河水依然川流不息,99盘水打磨已没有一处完整之地,多么希望这里能恢复一座!结合天然山水美景和优质的历史资源,开发成为汾阳的又一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