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在体检后拿到报告单,看到上面有“宫颈病变”“高级别”几个字,就容易大惊失色,猜想自己是否得了宫颈癌。其实宫颈病变并不一定是宫颈癌,它指的是宫颈区域的各种病变,主要有炎症、损伤、癌前病变等。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宫颈病变?具体又该怎么治疗?下面不妨一起看一下。
宫颈病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不同类别的宫颈病变,它们的病因往往也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癌前病变常常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概念源于年Richart提出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其分级。目前通常认为宫颈癌前病变仅包括CINⅡ级和CINⅢ级。到年,WHO对女性生殖系统分类中,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来命名,并且将其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大量研究证实,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基本原因。而HPV全称人乳头瘤病*,是一类具有高宿主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无包膜双链环状DNA病*。目前发现的HPV亚型有多种,其中以HPV16亚型和18亚型危险系数较高。所以如果检查出宫颈病变,又显示感染了HPV高危亚型,医院治疗。
那么宫颈病变该怎么治疗?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HPV认知度的提高和各种检查的普及,许多潜在的宫颈癌患者在癌前病变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宫颈锥切是通过手术刀,锥形切除部分宫颈组织,传统术式为冷刀锥切(CKC),用于诊断、治疗宫颈病变已有上百年历史。但由于CKC切除组织较多,术中和术后易出血,并发症也比较多。
国内外近20年来主要采用的是子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相较于CKC,LEEP的优点很突出,它能够尽量保留宫颈间质、有效减少宫颈机能不全。对于病情较重、在治疗选择上没有太多余地的群体,可以使用LEEP。
宫颈术后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研究显示,锥切患者术后仍是HPV感染和发生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即使在宫颈术后也要做好HPV的检查和治疗工作,建议这类人群进行为期10年的随访,2年以内随访间隔3~6个月不等,2年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的内容包括宫颈涂片、阴道镜检查、内膜活检等。
除随访检查外,还需配合用药。对HPV的治疗可以使用红卡(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它作为一种现代生物制剂,可以激活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增强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能够用于清除HPV感染,其中也就包括CKC或LEEP术后的HPV感染。
对于宫颈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已婚女性可以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对已发现HPV感染的人群,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于其他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