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毗邻颐和园,遥看香山。六峰连缀、逶迤南北,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纵深米,东西最宽处约米,主峰海拔米。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自古,就有风水宝地一说。
明初王英有诗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这座山也因此称为“玉泉山”。
玉泉是水,水的源头在山上,山因泉得名。
因这里的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明代的宫廷用水,皆从玉泉运来,并成为民间用水泉源之一。
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为元、明以来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
玉泉山的水质,甘冽醇厚,天下闻名。相传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常到此处观景。最懂享乐、最有生活情趣的乾隆皇帝还一门心思想弄清楚到底是哪儿的水最好,于是收集天下名泉的泉水来与玉泉山的泉水“PK”。
过去,人们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认为水“质贵轻”,“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乾隆为了评判天下各泉名水优劣,令内务府制银斗测量,其结果是: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两,水轻质甘气美。从此,玉泉水定为清宫专门饮用之水。乾隆亲题“天下第一泉”碑,并做诗:功惩无双水,名称第一泉。
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贵大米。元代宰相耶律楚特用玉泉水制墨,命名“玉泉新墨”,也是上等佳品。
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专门用车运玉泉水,供路上饮用。但到了济南,一尝趵突泉的水,认为比玉泉水还要清冽甘美,就把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又赐给趵突泉。并从济南开始往南,改用趵突泉水。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对园内景致亲自定为“十六景”,每景以四字命名,并各题诗一首,“十六景”名为: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因综绘、绣壁综绘、溪田课耕、清凉蝉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处钟声、翠云嘉荫。
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有“玉峰塔影”了,它也是颐和园借景造园的点睛之笔,在颐和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远眺玉峰塔。
乾隆虽然给十六景命名,但他认为: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吾安能以十六景概之。
玉泉山是封建帝王的御园,没有皇帝特别恩赐,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乾隆年间,曾赏赐大学士、尚书等十余人随游玉泉山。胡广曾作诗:玉泉之山下出泉,泉流树色镜中悬;却带西湖连内苑,直下通津先百川。朱日藩曾诗曰:笑指蓬莱石,春桃几树花;仙潭驯*,童子戏金沙;一榻居士室,三车长者家;凭君磨素壁,重过赋青霞。
玉泉山由于倚山面水,而距中都城不远,所以在公元十二世纪末,就被统治者看中。相传金章宗曾在这里建有玉泉山行宫、芙蓉殿。到元明以来,也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间,建有上下华严寺等。清康熙十九年(年)将原有行宫、寺庙翻修扩建。康熙三十一年,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
规模壮丽的玉泉山静明园成为“三山五园”之一,而名扬四方。年英法侵略*将这里破坏,清光绪年间,又重新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