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休息一天,雷雨加冰雹橙色预警,今天晴空万里。往承德避暑山庄方向前行。到达承德避暑山庄的德汇门,这里是出口处。
往“丽正门”方向走,“德汇门”与“丽正门”之间的“城关门”是本地居民年卡的入口处。
“丽正门”前是疫情防控检查通道。
“丽正门”是山庄的正门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承德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建成。
承德避暑山庄在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有内外午门。
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中轴线对称结构布局。
“澹泊敬诚”,建于康熙五十年(公元年),乾隆十九年(年)用楠木改建。康熙帝御题“澹泊敬诚”。“澹泊”源于《易经》之“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意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此殿是清帝举行重大庆典、接受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四知书屋”建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帝御题“依清旷”,之后乾隆帝增题“四知书屋”。“四知”源于《易经》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诠释了乾隆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治世之道。此殿用于清帝接见近臣、少数民族首领和临朝更衣小憩。
“云山胜地”建于康熙五十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八景。此楼为两层,内不设楼梯,凭借楼前假山蹬道上楼。一楼设戏台,供帝后听戏;二楼设佛堂,乾隆帝御题“莲花室”,供帝后祭月祈福之用。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八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从清康熙五十年()开始到道光八年(),清廷在今承德市区及滦河镇一带敕建寺庙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庄内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汇万总春之庙、水月奄、碧峰寺、鹫云寺、斗姥阁、广元宫、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灵(山神庙)、法林寺、灵泽龙王庙、西峪龙王庙、涌翠岩、上帝阁。
承德法林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市避暑山庄内,如意洲上,无暑清凉东侧。
门殿为垂花门。
山门门额悬挂康熙的御笔“法林寺”。
承德法林寺建于年(康熙四十二年),是承德建造最早的寺庙,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16景。法林寺坐北面南,四合院式布局,正中主殿,东西配殿,主殿后面有一座殿堂地基。
进门后两架转经筒分置东西配殿前,每架上有6个转经筒,共计12个。
西配殿供奉龙王菩萨。
正殿:康熙皇帝御题的“般若相”,正中供奉无量寿佛,左右为救度佛母。
东配殿供奉雷神。
前往避暑山庄另一家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