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TUhjnbcbe - 2020/12/29 18:44:00

医院ICU-4F苏伟

基本概念

1.血管内导管类型

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动脉导管、血透管等

大多数严重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与中心静脉导管(CVC)有关

2.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colonization):

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

3.导管相关感染

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infection)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隧道感染(tunnel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皮下囊感染(pocket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

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排除诊断)

catheter-associatedBSIs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留置导管的病人发生血流感染

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catheter-relatedBSIs导管导致的血流感染

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

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发病机制

感染方式:

皮肤定植: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CVC相关感染的最常见来源是导管的皮内和血管内部分由患者皮肤的微生物定植,偶尔也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手(插管过程或操作后)。

血源性播种:微生物从其他感染灶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感染;血源性播种可能来源于另一个感染灶的血流感染期间,如胃肠道,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重症患者或长期导管患者。如果是原发病灶引起的反复血流感染,此时管尖和血流可能均有相同致病菌,此时很难区别原发病灶还是来自导管的血流感染。

直接污染: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输注液污染,如污染的血制品(库存血)、TPN、泵注液或肝素冲洗液等。

病原菌

易感因素

1.宿主

局部或全身免疫缺陷者易感:

慢性病

骨髓移植

免疫缺陷,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营养不良

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

先前发生过血流感染

儿科或高龄病人

皮肤完整性丧失,如烧伤

特定人群的病原菌特点:

在烧伤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

在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恶性肿瘤患者中,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占主导地位。这可能与粘膜屏障改变引起肠道细菌易位有关。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反映皮肤菌群的革兰氏阳性菌是大多数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

对于静脉高营养,特别是接受高浓度葡萄糖的患者,念珠菌属物种感染尤其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