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过去80%-90%的女性都会检查出宫颈糜烂,很多人检查出“糜烂”后备受困惑,这个正常吗?这是病吗?需要治疗吗?一些患者朋友反映,现在医生对于它的处理建议说法不一,有的说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治疗,而有的医生则扩大形容,导致患者恐慌从而过度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宫颈糜烂的真相。
1、宫颈糜烂到底是什么?
宫颈管由柱状上皮构成,宫颈外口由鳞状上皮构成。二者汇合的区域称为鳞柱交界,其位置并非一成不变,随着雌激素水平、年龄、内分泌等有所移动。
在青春期和生育期,尤其是妊娠期,柱状上皮会外翻至宫颈外口,由于柱状上皮细胞比较薄,毛细血管会隐隐渗出,因此会呈现红色。过去,人们将其称之为“宫颈糜烂”。
2、宫颈糜烂是病吗?
宫颈糜烂并非真正的“糜烂”,而是一种非病理的正常现象。因此,国外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陆续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术语,年,本科生的第七版《妇产科学》也将“宫颈糜烂”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过去我们会根据外翻程度不同,将宫颈糜烂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分别以外翻面积1/3,2/3作为接线。但说到这里,我需要再多说一点的是,宫颈糜烂这个名词可以被取消,但是这个临床表现不可以被取消,尤其现在很多医生对于宫颈糜烂“一竿子打死”的处理方式,则会给很多妇科疾病的继续发展埋下隐患。
我们只有将每一个患者的综合情况一并考虑到位后,再给出的处理意见,才是最严谨的。
3、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糜烂
刚才我们说到,生理性宫颈糜烂是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脱落后被柱状上皮组织代替而呈现出肉眼观“糜烂、粗糙”的现象;
一是因为阴道镜下观察糜烂面,可见其是完整的柱状上皮,因柱状上皮为单层,其下的间质呈红色,故肉眼观察时虽然为红色糜烂样,但并非真正的糜烂;
二是因为此种改变与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移位有关,阴道镜下观察到的宫颈糜烂是鳞柱交界转化区。
相对于生理性的糜烂,病理性的糜烂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病理性宫颈糜烂症状是白带增多,色*而且质地黏稠,或白带中夹有血丝,并伴有性交不适及腰腹酸痛等,通常和分娩、流产、手术操作损伤子宫颈,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有关。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大肠杆菌、沙眼衣原体、奈氏淋球菌等。
病理性糜烂主要症状有:
1、白带增多——白带增多为宫颈糜烂的主要症状,有时甚至是惟一症状。由于病原体的不同,以及糜烂的范围及程度的差异,白带的性状也有所不同。如炎症感染不明显,白带则主要为透明黏液;若宫颈糜烂伴有明显的炎症感染,白带则呈*色脓性、黏稠状。糜烂面积较小或病变累及较浅,白带量可能较少;如果是病变累及较深、面积较大的重度糜烂,则白带量较多,偶尔也可能带少量血丝或血液,个别患者有时也可能主诉有接触性出血。
2、疼痛——宫颈糜烂出现疼痛症状者并不多见,当病原体累及范围较深时,可引起慢性宫旁结缔组织炎,出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若炎症波及到主韧带,可出现性交痛,影响性生活。
4、宫颈糜烂是宫颈炎吗?
在过去,将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表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
但现在普遍认为,宫颈糜烂并不是宫颈炎的表现,只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到的知识点是,当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时,由于柱状上皮是单层的,抵抗力低于鳞状上皮,所以易受病菌的侵袭。
因此此时,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非排卵期的白带增多、白带粘稠,或非着床期的白带夹杂血丝时,应及时检查是否合并有宫颈炎,尤其需要注意检测是否有高危HPV病*感染,因为高危HPV病*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而糜烂状态或其基础上的宫颈炎症则着实作为病*繁殖滋生的“大帮凶”,是宫颈癌间接有力的隐形“推手”。
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理解,宫颈糜烂和宫颈炎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只是宫颈在此状态下处于低抵抗力时期,如果此时合并有宫颈炎等其他综合问题的话,则容易导致病*、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从而诱使更为严重的宫颈疾病发生。
4、性生活过多会引起宫颈糜烂吗?
之前的观念认为,过于频繁的性行为会引发宫颈糜烂,但临床发现,未进行性生活的女性也会存在宫颈糜烂。所以,性生活是宫颈炎或其他妇科疾病的诱因,并不会直接引起宫颈糜烂。
但如已经存在糜烂状态后频繁性生活,尤其是带套性生活,则会物理性加重摩擦面,导致加重或加快宫颈疾病的发生。
5、宫颈糜烂一定会诱发宫颈癌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这么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单纯的宫颈糜烂、糜烂时间越长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宫颈癌是宫颈鳞状上皮发生异常增生,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HPV)持续感染所致。
单纯的宫颈糜烂如果不存在合并高危HPV病*感染的话,并不会直接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当存在高危HPV病*持续感染时,如果同时存在宫颈糜烂或其他妇科疾病时,就会为病*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温床”,高危HPV病*自我清除的几率相对正常状态下的要低,宫颈癌发生的概率要相对更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