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奶牛主要亚临床疾病的科学防治
TUhjnbcbe - 2021/6/6 1:11:00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奶牛场兽医的工作重点也需做出改变。当前许多奶牛疾病大多以亚临床形式出现,其发病率是临床型病例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亚临床疾病无清晰可觉察的临床症状,是疾病演化过程的早期阶段,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导致临床型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降低等。牛场以亚临床形式发生的疾病主要包括亚临床低钙血症、亚临床酮病、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等。牛场兽医有必要掌握该类疾病的早期监测和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该类疾病的防治工作。

01

亚临床低钙血症

1.1发病情况

成年奶牛正常血钙浓度大约为10mg/dL。产前胎儿骨骼发育、初乳生成和产后泌乳骤增均需动员大量钙源,会造成奶牛血钙水平暂时降低。低钙血症是奶牛在启动泌乳程序后自身平衡机制不能维持正常血钙浓度而发生的代谢性紊乱。如血钙浓度低于5.5mg/dL,即每mL血液中血钙水平低于5.5mg时,奶牛呈现低钙血症;如血钙浓度居于5.5?8.5mg/dL之间,则呈现亚临床低钙血症。在美国,临床低钙血症的发病率为5%,而50%以上的围产期奶牛受到亚临床低钙血症的威胁。我国高产奶牛产后亚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在45%以上,且主要发生于经产牛与能量不足相比,亚临床低钙血症对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可能更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其导致的经济损失是临床病例的4倍以上。低钙血症是奶牛泌乳早期或下一围产期发生代谢紊乱的重要诱发因素,会导致围产期母牛难产、真胃变位、胎衣不下、子宫炎等发病率升髙亚临床低钙血症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需要得到规模化牛场兽医的高度重视。

1.2早期诊断方法

亚临床低钙血症无临床症状,其诊断需要血钙浓度的定期检测。如血钙浓度在8.5mg/dL或者更低,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即可判定为亚临床低钙血症。奶牛在产犊后12?24h时血液钙离子浓度最低。建议有条件的牛场建立奶牛产后亚临床低钙血症的监测体系。国外学者建议,在产犊后12?24h,对不同年龄奶牛采样,用30%的发病率作为临产期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问题的分界线。一旦超过该限度,就需进行产后亚临床低钙血症的防控。

1.3防治措施

低钙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静脉和口服补钙。常用的静脉补钙药物主要有5%氯化钙、20%硼葡萄糖酸钙等,常用的口服补钙制剂有博威钙、氯化钙、丙酸钙等。建议根据测得的血钙浓度确定补钙剂量。静脉补钙还要注意放缓输液速度。国外有学者建议对有临床症状可以站立的牛和亚临床低钙血症的牛实施口服补钙,躺卧不起的牛实施静脉和口服补钙相结合。

亚临床低钙血症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干奶期限制日粮钙浓度,产前使用低钙日粮(20g/d),产后使用高钙日粮;(2)产前21日起,逐日给予适口性好又不影响采食量的阴离子盐,监测奶牛尿液pH值并将其控制在6.0?6.3之间;(3)干奶期不宜饲喂苜蓿和羊草(阳离子含量高),可由燕麦草替代;(4)经产牛产后0h和12h各投服一粒博威钙(勃林格公司产品),可预防血钙水平降低;(5)产后给予非固醇抗炎镇痛药物,以减少疼痛应激和炎症反应。

02

亚临床酮病

2.1发病情况

酮病一直是困扰奶牛场的最重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泌乳早期奶牛,以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繁殖力降低等为主要表现,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即呈亚临床状态。血液P-羟丁酸(BHBA)含量被认为是酮病评价的“金标准”。McArtJA等以血浆BHBA浓度1.2?2.9mmol/L范围作为亚临床酮病牛的判定标准,认为产后3?16d的泌乳牛亚临床酮病患病率在40%以上,产奶量损失3.4%,真胃变位的发病风险提高19.3倍,产后30d被淘汰的几率增加3倍,产后第5天发生亚临床酮病的风险最高,发病率高达22.3%。曹杰等报道,国内奶牛场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6.98%,高于美国的15%。在泌乳早期监测奶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病情况,减少其对后续生产的负面影响尤为重要。

2.2早期诊断方法

目前适合规模化牛场酮病检测,操作简单且结果准确的方法是测定血液BHBA浓度。国内外大多将血液BHBA浓度1.4?2.9mmol/L(或14.4?29mg/dL)作为亚临床型酮病的诊断标准。血样采集尽量选择奶牛采食后4?6h。有条件的牛场可使用奶牛血酮快速检测仪。方法是采尾静脉血一滴,使用手持式血酮检测仪,进行BHBA含量检测。酮粉法检测尿或乳中酮体(主要检测尿和乳中的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方法不能鉴别亚临床酮病。牛乳脂肪/蛋白比也可作为酮病检测的指标。如果40%新产牛第一次DHI测定时脂蛋白比大于1.5,该牛群就可能有酮病问题。

2.3防治措施

对亚临床酮病病例给予适当治疗可明显降低罹患临床酮病的风险。对于亚临床酮病,一般补充生糖先质即可,例如丙二醇ml/d,连用3?5d,血酮转为正常即可停止治疗。

亚临床酮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干奶牛体况,避免过肥,BCS3.5;(2)减少围产期转群、产房管理等给奶牛带来的应激,避免产前采食量降低和增加产后采食量;(3)产后灌服丙二醇预防酮病,每天?mL,连用3?5d;(4)日粮中添加烟酸或过瘤胃胆碱等,有效调控脂肪代谢;(5)有条件的牛场可以对酮病定期监测和风险评估。

03

亚临床子宫内膜炎

3.1发病情况

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可导致受胎率降低、配种时间延迟、产椟间隔增加、淘汰率增加和产奶量的降低。临床型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可以通过观察子宫排出物,辅以全身检查和设备检查进行诊断。而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无明显临床症状,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误区。当前许多规模化牛场出现屡配不孕且无临床症状的情况,怀疑跟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关。

3.2早期诊断方法

目前国际上最新运用的细胞学诊断是在没有明显的临床表征的情况下,通过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胞学检查,对亚临床子宫内膜炎进行诊断。如果产后21?33d时,子宫分泌物细胞学检测有18%的嗜中性粒细胞;或产后34?47d时,子宫分泌物细胞学检测有10%的嗜中性粒细胞,即可诊断为亚临床型子宫内

膜炎。

3.3防治措施

由于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赖于子宫内膜细胞学的诊断方法,此方法需要对子宫内膜取样,技术含量高,不适宜于一般牛场采用。

治疗措施中注重选用青霉素族、头孢菌素类和催产素的系统给药或静脉给药。目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还是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1)做好分娩期管理,科学助产,减少难产和死胎,可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2)预防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可增加3.6倍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几率,是对子宫内膜炎发病影响最大的因素。预防子宫内膜炎,必须先预防胎衣不下;(3)做好新产牛子宫健康监控。做好产后健康监控,特别是子宫监测技术,及时诊断和发现子宫内膜炎,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尽早治疗。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张凡建(-),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奶牛疾病诊治工作。

摘自:《中国兽医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奶牛主要亚临床疾病的科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