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
长在胃里的肿瘤叫胃癌?
长在肠子里的就叫肠癌?
错!!
他们可能都叫淋巴瘤!
淋巴瘤是“伪装大师”“变相怪杰”
特别喜欢跑到其他器官上,
经常被误诊为胃癌、肺癌
卵巢癌、胸腺瘤、胰腺癌
甚至全身瘙痒、起红斑
都可能是它惹的祸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医院承办了“点亮星光,愈你同行”主题活动,当天邀请到医院的专家,为大家一探究竟,追踪这个隐匿高手——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
专家在坐门诊时,会经常遇到有患者问,“医生,淋巴结肿大会是肿瘤吗?”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是一种椭圆形或者长条形结构,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一般不超过1厘米。通常以组群形式分布全身,大多集中于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等处。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质地柔软,可活动,无压痛,可以被我们摸到,深部淋巴结需要借助影像检查才能看到。
医院副院长、淋巴乳腺综合内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刘艳艳表示,淋巴结肿大其实是人体的一个报警信号。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炎症。一旦出现炎症反应,如急性和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或是淋巴结出现反应性增生,都会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炎性淋巴结肿大多无大碍,病因去除后可以完全恢复。
二是肿瘤。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会持续、进行性肿大。这个时候就要特别当心了。
喜欢“伪装”,还会“乱蹿”的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多数情况下发生于淋巴结,但也会起源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比如胃肠道、骨头或甲状腺、头颈、鼻咽等,也就是说,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是一种“爱乱蹿”的肿瘤。
在中国,淋巴瘤发病率为4.75/10万,相当于,每年大约有多人被诊断为淋巴瘤,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
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具有不同的发病易感人群,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老年人都可发生。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近年来,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类,但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十种病理亚型,这为后期的病理诊断、规范治疗增加了巨大难度。
“病理类型多、表现症状也多、易感人群也不同,这也是淋巴瘤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刘艳艳表示。
警惕这些症状,注意辨别淋巴瘤
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玉富表示,其实,淋巴瘤有的3个危险特征,需要注意:
正如前文所讲,淋巴瘤表现比较隐秘,不易被察觉,待发现症状时大多已到中晚期。虽有“恶性”之名,但淋巴瘤并非无可救药,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可能治愈,而霍奇金淋巴瘤大约有80%~85%能被治愈。
即便是没有治愈,通过有效的治疗,许多淋巴瘤的患者也可以长期生存。所以,淋巴瘤患者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科学预防,远离淋巴瘤
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可树表示,预防淋巴瘤要做好以下5点:
1.学会缓解压力。现代人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精神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压力过大,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学会缓解和释放压力,懂得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饮食要合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吃垃圾食品、长期吸烟喝酒、经常吃咸辣的食物、吃过热过冷以及过期和变质的食物。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经常饮食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则引起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4.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
5.避免辐射。若人体长时间接触辐射物体,容易诱发淋巴瘤。生活中,尽量避免辐射源。
世界淋巴瘤日系列活动掠影
9月15日上午,伴随着悠扬乐曲,河南省生命关爱协会生命之光艺术团为大家带来的优美舞蹈——《我和我的祖国》,淋巴瘤宣传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医院副院长刘艳艳致辞
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李玉富致辞
血液科医师高雪授课
淋巴乳腺综合内科病区护士长周敏授课
血液科二病区(淋巴瘤病区)医生高雪、淋巴乳腺综合内科病区护士长周敏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患者指南》《淋巴瘤的护理及康复》为题为患友及家属做了宣讲,内容涵盖了淋巴瘤的预防、规范化治疗、护理的方方面面,使患者受益匪浅。
在本次活动中,血液科二病区(淋巴瘤病区)、淋巴乳腺综合内科、临床病理中心、放疗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医学影像科的专家及心灵关怀师们,组成多学科专家团开展义诊活动。
专家们细致地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问,针对不同病症和个体差异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方案,义诊专家团队专业的诊断、耐心的解答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医院王晓凡李昂董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