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公布
麟游隋仁寿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
成功入选
1月22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资讯发布会,对入选的全省六大重要考古新发现做出深度解读。这是陕西首次举行此类评选活动,首届入选的六个考古项目兼具学术性和科学性。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陕西的文物资源丰富而重要,考古发掘成就令人瞩目,重要发现接连不断,一直是考古的名区重镇。在考古学诞生周年之际,新一届陕西省考古学会在省文物局和社科联的领导与支持下,启动了“陕西全省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经过7家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的严格把关,从年度陕西地区实施的近百项考古发掘项目中,推荐12个入围项目。经专家评审,陕西府谷寨山遗址、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空港新城隋王韶家族墓园、麟游隋仁寿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陕西西安中兆村十六国墓、陕西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等六个项目最终入选。
4号殿本体鸟瞰(右北——左南,殿西南为金元院落遗址)
麟游县九成宫4号殿遗址
隋仁寿唐九成宫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是隋唐两朝前后共用的一处避暑行宫,素有离宫之冠美誉。年4月至年8月考古工作者对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掘约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余件。
目前已探明4号殿始建于隋朝,唐代在其基础上又有所重建,整体殿址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一座高台式高等级的殿堂建筑,为研究隋代的宫殿形制和风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号殿基台南面保存状况
九成宫4号殿长啥样?隋唐两代建筑“叠罗汉”
“九成宫4号殿,是目前我国隋唐时期保存基本完好、体量最大的石构高台式殿堂遗址。”
4号殿遗址位处九成宫遗址的西南隅、东北距天台山脚30米。初建于隋代,唐代又有重建,重建继续沿用了隋代基台并整体有所增高抬升,局部且有所扩建。从建筑构材、夯土层理和殿西、南两面破损裸露的断茬等观察分析,4号殿基明显可分隋唐两期,其中唐代部分叠压在隋代的之上。
4号殿基台西南隅
唐代殿基外倒塌堆积中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这可能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在建筑上的反映,是魏征《醴泉铭碑》中所言“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
黏附有白灰皮的陡板石
发掘表明,4号殿址殿基主体揭露东西长27米、南北宽25米,自南面石砌散水至殿面高4.2米。从建筑构材、夯土层理和殿西、南两面破损裸露的断茬等观察分析,据目前发掘成果推测,4号殿可能为唐咸亨殿。
咸亨殿这个名字,在唐代历史、诗文中频频现身。有一首唐高宗李治的诗文《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只留有一句诗:“屏欲除奢*返淳。”“柏梁体”是七言古诗的一种,每句押韵,联句赋诗。从题目看,李治在咸亨殿宴请近臣,宴席上大家联句作诗,雅兴颇高,不过典籍只留存下李治那一句。这句“屏欲除奢*返淳。”与4号殿隋唐两代建筑对比效果十分吻合,彰显了唐高宗时期摈弃奢华、崇尚淳朴的风气。
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富。通过发掘,搞清了地层堆积状况,显示遗址埋藏深,早晚期遗迹叠压关系复杂,以隋唐时期殿基址保存最好。
明确了隋代殿基台周匝石构——散水、地袱、台壁包石(隔身版柱、陡板石)和压栏石的建构;明确了唐代重建增高抬升的基台和殿面柱网开间形制。
初步探查出殿外以砖、太湖石、夯土构成的复杂配属设施;出土各类遗物标本余件,以石与砖瓦类建筑构件为主,为研究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历史内涵和宫廷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
同时,意外发现金元院落遗址1座(含殿基遗址1处、东、西厢房和南、北院墙砖迹3处),元明时期山民卵石院墙1处,清代卵石所砌道路1条,对九成宫遗址的废弃和变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4号殿一隅张家旗摄
那么4号殿又出土了哪些文物呢?
那么先来看看其中这些吧~
莲花纹瓦当
乾元重宝钱
青掍板瓦
青掍方砖
西慢道象眼石拓片图案
本次揭露的4号殿址本体、四围堆积和金元院落等文化遗存对了解认识九成宫的形制布局、历史沿革和废弃变迁等提供了确切的信息;隋代殿基部分周匝各类石构材体量之高大、厚重,保存之完好,当中的压栏石、隔身版柱和地袱石所雕缠枝忍冬纹,枝条屈曲缠绕,叶瓣典雅华美,这些都是以往古代殿堂建筑考古中罕见的,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石作制度的流变,为研究同时期的建筑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4号殿基夯土中所夹杂的卵石层、暗柱等技法为考察隋唐高台式建筑技术提供了素材。
殿址尤其是四围出土的完好砖、瓦、石类遗物应是最后废弃塌落形成的,对这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是4号殿整体复原的重要元素;另外4号殿中出土的石香炉、银簪子、玻璃质残渣、鎏金乳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铜钱和陶瓷器等也为多角度研究隋仁寿唐九成宫的历史内涵和宫廷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End-
来源:宝鸡旅游
作者/来源:光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